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译文]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出典]  王维  《西施咏》

  注:

   1、  《西施咏》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2、注释:

     持谢:奉告。

   安可希:意思是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3、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着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译文2:

   艳丽绝伦的美貌向来被天下人看重,美色盖世的西施岂能够长久身卑位微?早晨还是越国溪边浣纱女子,晚上就成了吴王宫中的贵妃。她在微贱时,怎能看出她有与众不同之处?显贵之后人们才知道她的美貌世罕其匹。梳妆打扮时,让人替她搽脂涂粉,起身行动时自有宫娥给她更换罗衣。君王的宠爱使得她益发娇态百生,受君王怜爱以后又哪有什么是非?当年和她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们,再也不能和她同车而归了。由于美丑不同,自然就际遇迥异。因此还是奉告那位效颦的丑女,仅靠皱眉作态怎能赢得人的赏识?

 

    4、王维生平见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5、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6、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拥有被天下人推重的美貌,西施又怎会长久地低贱呢?然而,只要拥有“艳色”,就一定不会“久微”吗?其实未必,天下艳色被埋没的,又岂在少数。试想西施一个山间洗衣女子,即使再怎么倾城倾国,如果没有范蠡的发现、越王的首肯,又怎能登堂入室,闻名天下呢?看似肯定的开头,其实寓有深意。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早上还是越国溪水边的浣纱女,晚上就成了吴国宫殿里的妃子。诗人将西施数年的生活夸张地概括为一“朝”一“暮”,突出了西施地位的急剧变化。由朝至暮,时间何其短;从越溪女到吴宫妃,地位变化又何其大。这样的夸张,更显出世情、人生变化的无常。

    一旦“艳色”被上层统治者所看重,越女西施便一步登天,身价百倍,世人也对西施刮目相看。诗人对此颇有感慨: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的西施又哪里显得与众不同了呢?一旦显贵了,人们才发现她的美丽世间少有。西施本就美丽,却只有选作吴王妃时,才被人们看作稀世美人。诗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人有无“艳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是“贵”还是“贱”。贫贱时,世人不会注意到你的美;富贵了,赞美与鲜花就会纷至沓来。

    美貌为世所用的西施进入吴宫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胭脂水粉让人为她涂,罗衣轻纱也要人帮她穿。原来的西施为别人洗衣,宫殿里的西施衣来伸手,真是天壤之别。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的宠爱,使西施益发娇纵,更没有人敢说西施的是非。在君王的宠爱下,平凡朴实的浣纱女已完全变成了恃宠骄横的宫妃。诗人措辞委婉,谴责之意隐约可见。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当时与西施一起洗衣服的女伴,没有一人能与西施同坐一车嫁给君王。幸运的西施只有一个,西施的机遇可遇不可求。所以,诗人最后说: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邻家的姑娘,仿效西施皱眉怎么可能与西施一样求得别人的赏识呢?“效颦”的典故出自《庄子》天运篇:西施因心痛而皱眉,她的邻居东施,一位丑陋的女子,看见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便回家仿效,结果反而更难看了。

 

    评 解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王维在其诗中,曾对此作过直截了当的披露:“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悲叹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所言颇是。

    历代有无数文人墨客咏叹西施。有的认为西施是导致吴国灭亡的“祸水”;有的为西施鸣不平;有的着力于描叙西施之美。而王维的这首诗,并未就西施故事本身进行咏叹,而是借题发挥,比兴寄托,用“古事”抒“己意”,实际是一首咏怀诗。

 

   7、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原是竺萝山一个卖柴人的女儿,越王句践为吴王夫差所败,退守会稽,知夫差好色,欲献美女以乱其政;得西施,训练三年,命范蠡将西施献给吴王,吴王大悦,因而荒废政事。后来吴国果为越国所灭(见《吴越春秋》)。相传吴亡后西施又归范蠡,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见《绝越书》)。〔宁久微〕即那会长久微贱的意思。〔邀人句〕谓 请人为她抹胭脂、扑香粉,傅,同“附”。(浣huàn纱〕相传浙江诸暨苎萝山下的石迹水是西施当年浣纱的地方(见《太平寰宇记》)。浣,洗涤。

    〔持谢二句〕相传西施邻居一女子(后人称之为东施)很丑,见西施心疼时颦pín(皱眉)的样子很美,于是也学着捧心而颦,那知这样一来,反而显得更难看了(见《庄子·天运篇》)。这两句即用这典故;但是,除本义美态不可希求外,还有谓西施的际遇冰不可希求之意。
这诗写西施微贱和尊贵时的声价截然不同,其中含有讽意。关于这诗,赵殿成有几句话说得很中肯:“四言(指‘贱日’二句、‘君宠’二句)之义,俱属慨词,然出之以冲和之笔,遂不觉沨沨乎为入耳之音。”可供参考。

 

    8、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现象”的本质是如何评价西施的问题。如何评价西施呢?历来多将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认为西施是祸水。唐朝罗隐曾有《西施》诗一首:“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这首小诗破除了“西施是祸水”的论调。“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家国兴亡成败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吴国灭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发的结果,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将一国的衰亡归结为个体的美色,是为亡国君臣摆脱责任的托辞。“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则用推论说,如果西施忠诚吴国,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在历史大势面前,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西施是个爱国者,我们不能因为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将她列为祸国魁首。
    
  的确,西施为越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将西施在吴越争霸中的历史作用过分拔高,仿佛西施成为了越国灭吴的头号功臣、王牌武器。这就严重背离了史实。西施在吴越争霸大局中仅仅是一枚极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当初,文种曾经将越国的复仇计划归纳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佑越国,要有必胜之心。第二是赠送吴王大量财物,既让吴国信任越国,疏于防范,又让夫差习于奢侈,丧失锐气。第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却用蒸过的大谷归还。夫差见越谷粗大,就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谷,导致吴国大饥。第四是赠送夫差美女,让他迷恋美色,不理政事。夫差宠爱的西施和郑旦就是越国赠送的。第五是向吴国输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诱夫差大起宫室高台,空耗国家财力民力。第六是贿赂吴王左右的奸臣,败坏吴国朝政。这个奸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离间夫差和忠臣的关系。这个忠臣主要是伍子胥。第八是越国积蓄粮草,充实国力。第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寻找机遇攻吴灭吴。
    
  文种和范蠡在吴越争霸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现实到惊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计划,可以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千年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如果能够看到文种、范蠡的思想和实践,一定会认为发现了远古的知己。在宏大计划中,进献西施软弱对方和勾践违心品尝夫差的粪便一样,只是一个小战术而已。
    
  那么西施在夫差身边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们且不说西施不能向越国透露吴国机密,更不说西施没能操控夫差离间吴国君臣,单单在迷惑、软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夫差没有向西施透露国家机密,更没有让西施参与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国后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政治斗志和精干的政治智慧。吴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晋定公、鲁哀公等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在黄池,偏居东南的吴国在夫差的成功操作下获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种九策的作用下,吴国的国力的确下降了,但吴越两国的实力对比并没有一边倒。衰落的吴国和崛起的越国的实力对比相去无几。从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争霸,倾巢而出,偷袭吴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军采取了长期围困战术,攻陷姑苏为止,吴越的争霸持续了十年。因此不能说卧薪尝胆的越国实力远超过吴国。越国胜得也很艰难。
    
  西施在政治上仅仅是让夫差误信越国的忠诚,对越国疏于防范的道具之一。

 

   9、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进了酝酿、发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人祸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回。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实在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识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10、自古薄命多红颜,香消玉殒有谁怜?
  世人称之为祸水,哪知须眉应羞惭。
  ——题记
  【沉鱼•乱世韶华任漂泊】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伫萝山下,村舍多潇洒。问莺花肯嫌孤寡,一段娇羞,春风无限,趁清明溪边浣纱。
  西子捧心,无限妖娆。

  西施的首度出场,是在少人问津的乡里溪畔,绝代佳人生在乡野之间,像朵曲径通幽的奇花,悄无声息地兀自开放,直到遇到了那个来自越国的使者:范蠡。
  昭然若揭的命运暗喻着浮生如梦。时光的脉络无比清晰,美人局一子子摆开,迷乱交错间,恍惚的容貌从失魂落魄的云端跌落俗世,拉开了历史跌宕起伏的舞台。

  她本是一个平凡的浣纱女,却因为绝世的容颜而卷入到了历史的沉浮当中,一不小心,背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
  从前尘似梦里幽幽醒来,肤色的流动像水般清净无尘,梦里的色彩依然如鲜,在迷惘的溪水边掬一池透明的往事,散下,从此决绝,永不回头。吴越争霸,江河湮没却用一个女子来担当。

  越国的王宫深处,繁华的阴影瞬间融化,只余浮生虚无的阳光剪开前进的道路。被岁月禁锢的宫女集体安静地恭迎,西施是一件美丽的祭品,在她们不动声色的低头伏安之中穿过,命运号角的前奏已然开启。
  天地间尽多韵事,几个红颜成薄幸。,插上了皇室的花簪,就同时葬送了青春,生命和爱。

  吴国城破,西施的使命已然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世界新法则的诞生,以及,因为那一场宠爱而带来的国破家亡,生灵涂炭。
  一抹嫣红,几许残阳,天下唯我不闻,沉沦于灵魂空白的世界。我的慰藉只能于此获得,香汗淋漓间,跳不尽的功名利禄,思怨情仇,你死我活。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子何其无辜,男人之间的野心争斗,帝王之间的权术争霸,却把一切祸乱的根由推到一个女子跟前,接受道德的讨伐。

  一曲精致华丽的舞蹈,西子倾倒众生,却一生寂寞。天下,本就不是她想要的,她所喜欢的只不过浣纱河边的那一缕清风而已。

 

   11、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顺序,是西施,王嫱,貂蝉,和杨玉环。我一直认为其中西施的悲剧色彩最重。

    貂禅就不说了,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忽悠出来的。王嫱虽远嫁匈奴,但与夫君恩爱,死时厚葬,留有昭君墓供后人凭吊。杨玉环身为贵妃,集三千宠爱在一身,虽最后成了唐玄宗的替死鬼,也不枉一世为人

    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人,当时吴越之争,第一次越国赢了,第二次吴国赢了。越王勾践被迫入吴为人质,为了报仇勾践忍辱负重,为吴王夫差吃屎虽然下贱,但自己心甘情愿,不好厚非。回越后想出美人计,在国内诚征美女,准备腐化夫差,颠覆吴国。

    想像当年西施恐怕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每天和女伴们在溪畔洗麻做纱,说说笑笑。傍晚和从田里回来路过溪边的后生们打打情,骂骂俏。也许已有一个心上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想一日被招美女的越国大夫范蠡看中,正是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然而,此时的西施美则美矣,本质仍是村女。恐怕随地吐痰,吃饭吧唧嘴等坏毛病不少。勾践派人给她恶补风度,礼仪,音乐,舞蹈,不知是否还有如何刺探军情干扰朝政的手段。“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的一朝一暮之间竟是整整三年。

    西施一天天的出息起来。到了人人惊叹“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时候,便被勾践用漂亮衣服裹吧裹吧当礼物送给了夫差。此时的西施表面上风光不可一世,只是不知心里有多苦。设想如果勾践只是送给夫差几位美女,盼着奇迹发生,夫差从此不理朝政,西施则仅仅担忧会不会取得吴王宠爱。但勾践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多半会给西施晓以大义,什么越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都在她的肩上等等。那么西施更要担忧会不会被吴王看穿杀头了。尽管此时的西施是“邀人傅粉粉,不自着罗衣。”的美女,但实际上不过是越王用来复仇的工具之一。

    吴国后宫佳丽们不会将君王之宠拱手相让给越国美女,而一开始就反对吴王接受越国美女的伍子胥也是不会善罢甘休。想来西施不知受了多少委屈,用了多少心机,最后终于取得“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地位。只是日日美酒,夜夜笙歌之余,难免思乡。然而宫中戒律森严,自然的“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勾践卧薪尝胆,精兵强国,把蒸熟的稻子晒干当种子进贡给吴国。终于在最后一次吴越之战中大获全胜,夫差死,吴国亡。然而,十几年的耳鬓斯磨,西施与夫差岂能毫无感情。当越军兵临城下时,西施是喜?还是忧?当夫差自刎的消息传来,西施是欣喜若狂?还是心痛如绞?最可悲的是,被勾践送到吴国做糖衣炮弹的西施,事成后却被当做红颜祸水,装在麻袋里扔到了江中。可怜,可叹,可气,更可恨。难怪王维叹曰“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诗人不仅仅是在感叹效颦的可行性,更是在感叹效颦的可取性啊!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4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