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炼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佛学精炼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色相本空,红颜如幻。普愿天下诸众生,当发觉悟之心,力破色魔之障,力挽邪风之行。情海难了,难了能了真豪杰;色欲难断,难断能断真丈夫。贪须臾之欢娱,多生之罪孽无穷;享顷刻之爱恋,多劫之冤债无尽。

 

那心的本性我们怎么样去观察呢?心的本性,它这个里面用三个角度去观察。你们一定要记住。

从第一个角度观察的时候,怎么观察呢?我们要观察心的来处、住处、去处。这三个角度去观察

当我们冒出一个念头,立即出来的时候,无论善的念头、恶的念头,或者无记的念头也好,那它冒出来的时候,就是有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然后我们立即就把它抓住了,抓住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不再往下走了。然后,我们就观察它

比如我现在一看到花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花好漂亮”,有个这样子的念头出来的时候呢,我立即停下来,我刚才认为这个花很漂亮,那个念头是从哪里来的?往回看,往回看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比较接近大圆满的正行的修法,但今天我们就不提这个了

然后我们就可以分两种方法。第一个呢,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呢,我要找它的来处,怎么样去找?这个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比如说一个花,我们看到这样子的一朵鲜花,然后我们要知道这个来源的话,那就是长在那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去找。同样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冒出一个念头的时候呢,它是从我们身体的哪一个角落、哪一个部分产生出来的,就是要观察。

 

外不着相,内不动念,是为定也

 

知寂心为因,大悲愿为本,度生死苦,圆一切智,证无上觉。念念定慧,心心在佛。常求自心过,莫论世间非

 

世上洒甘露,莲开满天庭,天晴满园春来,仙枝百态,香风沁飘天外。

 

龙泉寺

 

壮丽古刹密林间,晨雾缭缭起湖面,楼台亭阁白云下,唐风新寺有真仙

 

王子师傅

 

从今天开始的农历四月,是佛法里面的殊胜月份,在这段时间里修持善法,供养,布施,放生等,其积累的功德福报资粮,以及消除的累世业障,违缘,大致神奇不可思议之程度,但在这段时间里造业,其业力也大,

  望各位发起大勇猛精进之心,成就佛法之法器.

  赞叹!顶礼!供养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菩萨!

 

感谢王子师傅的指导,这些天读金刚经,不算非常用心,但已经觉得心中清净许多,做事也顺利起来,对周边人也好感不少^_^

  受益颇多啊,可能是政府长期专制思想教育的洗脑,对大多数人来说,要破除无神论的迷咒,需要时间。

  记得台湾有一位名士说,要对自然与生命有根本性的敬畏。

  嗯,要感谢机缘,我要继续努力,用心实证,破除虚妄。

 

佛教真面目

冯达庵大阿阇黎着

-----------------------------------------------------------------

  第一章  教源

 

  诸佛皆有应机大教,缘具则兴;缘尽则灭;非长存于世者。现世所传佛教,乃释迦牟尼佛之遗法,经二千余年法流未竭;吾人得遇其道而研究之,不可谓无缘。然一部《大藏》,矛盾之语甚多。

 

其一 向善机

  众生有多年阅历者,鉴于世间行恶之终致苦;修善之终致乐;触起向善之念,是谓向善机。然一念向善,若无教法为之鼓励,往往被私利所屈伏。伦理学家虽设种种实践条文,则又不感兴趣;甚或目为迂阔焉。佛教对于此类根机,阐发因果原理以开示之;广举报应故事以证验之。明者从理会心;昧者从事起信;要皆得入向善轨道,欢喜奉行。行之有恒,则能矫正恶习,成为良善之人。此类教法,裨益社会甚大;名曰人天乘。

  人天乘教法有消极积极两种。消极以止恶为善,人乘重五戒;天乘重十善。积极以利他为善,小则救济个人;大则救济群众。

,小则救济个人;大则救济群众。

 

其五 尽性机

  凡夫顿见佛性之后,更思尽量开展此性以求速证佛果者,是谓尽性机。原夫诸佛果位,十地菩萨功行圆满,金刚心大显之时乃能证之。凡夫虽号见性,只合依众生界自在受用。因地功行未尝进修,何得躐等求果?则以无量功德藏众生本来具足,与佛无异;不过盖障过厚,任其埋没耳。今既见性,盖障略除;功德自能随缘开发。然一生胜缘有限,开发无多;急进之士未免望洋兴叹。佛教对此类根机施以三密加持之法,使本具功德如愿速现。当机果能真实奉行,即生决定成就。此类教法,以净信为主;慧解为辅;效力之大,确非凡情所可思议,名曰密乘。

 

威音王言(一)

 

思维佛法对你生命的意义,自己愿意如何行菩提道,这个发心是你法缘所在。

发心正,必有佛菩萨护念,得遇法缘。

发心不正,必应邪师。

离染去贪,愿解脱,愿智慧,愿明己心。

问己心。

若能若我所说发,必然是正的

佛菩萨随愿成就众生,若人发菩提愿,必然有龙天护持。

是否具足德性;

是否解脱了烦恼相;

是否有摄受你的智慧。

脱离烦恼、妄想和卑劣,即为脱离轮回

增长德性,定力,智慧,即为脱离轮回

要真,要如愿行,渐具足大愿。

发心行持证果,是同一过程的。

但在因地还是有一个寻觅的过程

大家可以看看《法华经、法师功德品》里面有六根清静的功德。

当然要修持才有六根清静的功德。

除身障,善知识开示,故得入。

六根实一如,一动皆动。

初行者不明此义,故言六根互异。

先贤应机说法,立种种名相开示当机,后人以片言只语做种种分别,言显言密,言戒言定,言大乘言小乘,言罗汉言菩萨。妄生分别,见浊也。

念佛呀。我修持的药师七佛法门里面有应你的愿。

可以看看七佛经里面七佛的愿有应你的就念那个佛。

若有真诚之愿必定感应。

俱愿众就有法缘。

以佛愿为己愿,持名观愿。

持佛名观佛愿,以佛愿为己愿,以佛功德为己功德,以佛庄严为己庄严。

若具佛愿,若生佛功德,与佛何异。

若生我相,佛相,不能得一心,不能入愿海,不能证佛功德。

佛力随愿成就。

多少学佛人不明此理,浪费多少时间精力,不能生起功德,最后谤法谤佛。

此皆是传法者之过失也。

其人不得法,以盲引盲。

一想起这些人,真是痛心。

这些传法之人叫人念佛,但自己并无念佛之悉地,故不能为人仔细开示念佛法之真义。

一句阿弥托佛,最保险,最简单。但又有几个人证得念佛之功德?此皆不得法之咎也。

都说愿。

愿是透想阴的。

五蕴里面的想蕴,即想阴。

有情于境生见,生取,计较分别,起想,故成阴境。

下了,休息。

 

威音王言(二)

 

偶然进入到这里,发现很多人对佛教大义无从把握,故有心讲讲自己理解的佛教,抛砖引玉,希望能促进互相理解。另外,本文设定的受众是一般大众,并且有意跟一神教的教义相比较,有心人当能心领神会。

  佛讲法,甚至成立教团,结集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所谓“开示悟入”佛知见也。佛知见,佛所知佛所见也。佛知见跟众生知见有什么区别呢?佛意思是觉者,觉悟了宇宙人生实相,遍知一切。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大部分世人也是这样的观点吧。其实觉悟宇宙人生实相、遍知一切是可能的。当然这是圣者才可以,非凡夫可行也。凡夫以相见,圣人以性见;凡夫能观与所观分离,圣人能所双泯。换句话来说,圣人可以入一个觉性圆满的境界,没有主体客体的分别,跟万物合一,故能遍知一切。佛法重实证,如果释迦佛当年做不到,他就是大骗子,如果后来的佛弟子做不到,佛教也是一个骗子组织而已。文字只是工具,知与行还是有很远距离的,佛法的真义只有那些体悟心性,游戏性海的圣者才能心领神会。下面所讲也是比喻,不是真正佛法,好像用手指告诉人月亮的方向而已。

  先讲世界与众生的起源,分三步讲:

  (1)有情众生和无情的国土都由自性而生,本来一体,互相融摄,没有分别,没有主体客体之分。这里所谓的自性还有其它名字,如空、真如、实相、法界体性等等。(有需要的话,佛教完全可以再给起一个名字叫造物主的,只是不知道信基督的朋友们有没有意见。)

  (2)在自性里能观者和所观者是一体的,无明妄念一动,分别意一起,主体和客体(专业术语叫“能所分离”)就分离了。所谓分别意就是不满足主体和客体不分的境界,要加以详细认识,故种种分别开始了:主体和客体,善和恶,天堂与地狱―――还有时间和空间,光明与黑暗,生起与灭亡等等境界也出来了。(分别善恶?是不是伊甸园的禁果,是不是人的原罪?)

  (3)继续发展,对事物进行分别与界定,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确定事物的相状,不同的时空境界生命,发展出不同的方式,人这种生命形式确定事物相状的方式是什么呢?所谓六根也,眼、耳、鼻、舌、身、意。眼根看光色,耳根闻声音,鼻根嗅香味,舌根尝滋味,身根接触觉,意根思考比较。这六种渠道接收来的信息不停组合分别,根据这些信息形成了“我”和“我的外界”这两个认知,时间久了,这两个认知变的非常顽固,换句话说有情众生和无情国土就这样出现了。

  

  这是本来很自然事情,法界本来就这样,没有好环,没有善恶,没有多也没有少。但对个体的生命来说,身体的种种苦乐境界,精神世界的孤独与冲突,生命界的种种生死现象,物质世界的种种生灭现象,这一切纠缠着他,不知道这一切的来由。迷失的生命自有一股冲动要觉悟,要了解真相。这股冲动人人不同,人与其它有情生命也不同,主要是自己迷失得有多深。故众生悟道的根基就不一样拉。

  有情众生一方面被种种现象种种觉受所牵所迷,另一方面又是由自性而发展和分化出来的,故有觉悟的可能。如何觉悟?这个问题展开就比较复杂了,所以举一个佛经里面的例子简单讲讲吧。

  以观音菩萨证果的例子(出自愣严经),分三步说明。

  (1)“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2)“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3)“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自性起用,通过耳根来辨别声音,所以我们能够耳根来入自性大海也。众生如果能够这样修行成功,证入耳根圆通境界,他的果位就是观音菩萨甚至观音佛。这是佛教命名的奥秘,称为“表德法门”。也不要认为是一个观音或者很多观音,一个或者多个,都是主客分离,分别境界中的名相而已。在自性大海中,没有这些分别,即不是一个也不是多个,他就是一切。

  先看(1):“初于闻中,入流忘所。”就是入能闻的性流,所闻的对象消亡。

  到(2):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讲功夫越来越纯熟,各种分别境界消弭的过程。动与静,空与有,生与灭等等都是分别境界,其实还有无量的分别境这里没有说,比如善与恶,空与有,左与右,上与下,过去与未来等等。

  最后(3):“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分别境完全消弭就是寂灭,也叫空、涅盘等等。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分别境消弭,所谓的世间与出世界,天堂地狱就没有意义了,即不在世间也不在出世间,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狱,而是合一了。“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个境界没有分别,既是佛也是众生,无二无别,这就是觉者的境界,遍知一切,创造一切。(上帝的境界是不是这样呢?)

  行文至此,读者应该能抓住佛法大义了吧。如能明白,何必再纠缠其它枝末呢?下面再聊聊几个问题:

  (1)佛教是唯心还是唯物?一神还是多神?

  佛教修行者目标消弭各种分别境界,锲入如如不动之性海,自在无碍,能入一切境界,所谓的唯物与唯心,有神与无神,一神与多神,天堂与地狱,善与恶等等其实都是戏论,没有什么意义。

  (2)不要对一些专门术语望文生义

  很多人望文生义,看到“空”“涅盘”等等字眼就起种种见解,不愿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发表很多浅薄的不复责任的言论,引起很多争端。佛讲法遵循理性原则,对一个问题往往讲解得很精细,所以有很多专门术语。并不是简单的净信,也有哲理化的一面。这对很多浮躁的人确实是一个障碍,但每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应当努力前行。

  (3)佛法的觉悟之路验证性很强

  佛把自己觉悟的方法告诉后人,这个过程讲得很详细,完全符合理性,也可以验证的。怎么做可以到什么境界,身心有那些改变,都讲得一清二楚。在这个过程中,分别境渐渐消弭,主客体也慢慢合一,各种障碍也在消除,越来越自在。这种自在,一般人看来就是神迹,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不受时间障碍,能观过去未来;比如不受空间障碍,能观整个法界,穿墙过壁,飞天遁地等等。这些神迹在其它强调信仰强调所谓精神生活的宗教里面只是成为教典的记载,而哪怕在当今,能行神迹的佛教修行人比比皆是。轻易否定神迹的人只是因为见识不够福报不够没机会接触而已。

  (4)佛经记载与现代科学发现矛盾否?

  佛能锲入主客体不分别的境界,不受一切障碍,故佛对现象界的了解是究竟的。佛经有些记载跟现代科学的发现丝毫不差,也有一些现代科学还无法验证甚至互相冲突原因很多。第一,佛经在结集与传译过程中可能有错误。第二,现在自然科学还没有深入那个层面。第三,观察和描述的立足点不一样,造成好像跟现代科学的结论向背。佛观察一个现象,是在自性的当下中开显的,取一个点为中心,然后依常人的时空格式进行排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取的点不同,时空格式稍有出入,语言描述出来的结论当然不一致了。第四,观察的手段不同。佛在自性中照见,能对一个事物了了分明,看清事物的真相,而依常人粗陋六根,有些事物是看不到的。比如常人哪里理解生命可以以光的形态存在呢。他们没有办法锲入光音天境界,反而怀疑佛所说。

  (5)佛教组织问题

  佛的觉悟后,应机讲法,因为当时印度的求道者有出家的传统,应这个机缘才建立起出家僧团。僧团有更便利的条件,帮助很多先贤都走上觉悟之路。另外僧团在传播佛法方面也有很大贡献。但毕竟是凡夫僧团,在这里面能找到凡夫所有的毛病。我们不要因为看到这些现象而丧失走上觉悟之路的机会。觉悟毕竟是个人的事情,真能明了自心,认识自己,跟僧团有什么关系呢,甚至跟释迦佛有什么关系呢?

  教内一直有两个相互牵制的传统,一个传统不断维护佛经和僧团的权威,不要走错路;另外一个传统就是不断提醒真正的佛法是内心的实证,不是佛经里面的教条,更加不是教团组织领导人所能开会决定的教条。这可能是为什么看起来佛教很乱的原因吧。

  (5)如何看待佛典

  佛说法四十九年,应机说法,如云如雨,精彩的东西太多了,弟子们都记录下来,典籍当然多。但说法不离自性,核心不变宗旨不变,很多经典都是能完整表达佛教宗义的,能搞清楚其中一本就能把握佛法大义。另外“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佛教一直有自悟自解的传统。刚入门时依靠佛典开示依靠老师指点,一但能体悟自性,就能独立了,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体悟心性又称开“宗门正眼”,可以说法不离自性了,不拘文字,应机说法。不但历代先贤应机说法,佛陀在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虽然有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佛最后却说自己不曾说法。因为实无法可说,众生本来如是,若能反观自照,哪里用释迦喋喋不休?在真佛子看来,三藏十二部亦如露如电,如空谷音,非佛法也。明理,印心而已。


威音王等 2010-12-22 00:04:02

[新一篇] 五十年前批評“黨天下”的那個大右派

[舊一篇]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