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5日,王统照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现将学术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一、王统照的人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的魅力常常来自于人格的魅力。在谈到王统照的人格时,专家学者们不再局限于他的政治态度与思想倾向,而是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王统照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与人格境界。朱德发教授认为:在王统照艰辛曲折的文学探索道路中,贯穿着六条线,即改造人生变革社会紧跟新潮探求真理的人文理想;忧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冲破黑暗寻求新路的进取精神;热切关注被凌辱的劳苦大众的人道主义胸怀;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不断开拓的精英意识。以上构成了王统照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魅力。刘增人教授认为王统照的人格建构呈多元化。他主要谈了儒家文化和诗人气质对王统照人格的影响。王统照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自觉吸取道德自律观念;一方面受西方思想冲击,内心世界丰富复杂,再加上他的诗人气质,形成了他人格的尖锐冲突以及情感历程亢奋与低徊的交错。宋遂良教授认为王统照建国后的创作不如从前,原因是作家主体意识太淡,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联系现实指出: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精神飞跃的时代,缺乏强大的人格力量与理想,是写不出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
如何正确看待、评价王统照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孔范今教授认为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纠正以前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偏向,即一谈新文学就是革命文学和民主主义文学,其他都不谈。必须解构这种认同性的比附式研究模式,把王统照置于整个20纪世纪文学发展史背景中,才能把文学史的多元存在与丰富性表达出来,才能正确认识作家的个性与独特的文学价值,给作家一个准确的定位。杨曾宪研究员接着提出了几十年后文学史能否给王统照保存一个位置的问题。他认为从绝对价值的角度看,王统照的作品无论在思想的深邃、文笔的精采,还是诗情的浓郁方面都不算出类拔萃,但从比较价值的角度看,他在许多方面富有开创性,这才是评定他文学史地位的根据。也有的学者认为,评定王统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主要是看作家的创作成就。而王统照的创作成就究竟是体现在早期爱与美的小说中还是中后期以《山雨》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中,还存在着分歧。尽管存在着争议和分歧,大家还是从各个角度强调了王统照创作的独特价值,对王统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抱有很大信心。
二、王统照创作的再评价
如何用一种现代审美眼光去重新审视、评价王统照解放前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创作实绩,是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王统照地位的关键所在。
在探讨王统照的创作思想时,许多学者指出了王统照受中西文化、文学思想的综合影响,十分复杂,并且在前后期有明显转变。王统照早期爱与美的思想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翟瑞青讲师从美育角度出发,认为对爱与美的追求,伴随着作家早期审美理想和追求。王统照提倡美育救国,注意到美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强调爱与美的失去对人心有重大创伤,并借小说集《春雨之夜》进一步形象化地诠释了他的美育主张。王统照爱与美思想的形成,有其家庭、社会的根源,也受外国作家特别是泰戈尔与叶芝的影响。阎奇男副教授认为爱与美的思想像一条红线贯串王统照创作始终,他对爱与美的追求在早期有过幻灭,但只是暂时的,对它的追求才是永久的。王统照早期对爱与美的提倡,过去只是被当作过程性的东西被认识,这是片面的。徐学俭编审认为,王统照笔下的爱与美,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挖掘。
具体到王统照的创作方法,冯光廉教授认为过去把王统照的创作方法单纯地归结为现实主义的认识是狭隘的。他认为王统照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是多样的、开放的。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指出,这几种方法不是单线发展,而是复杂交叉,不能归结为一种。王统照创作方法的开放性正在于对三种创作潮流的开创作用。创作方法的多向开拓是王统照的优点也是他的局限。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王先生的开创之功固然了不起,但其创作精品少,缺乏巨大的历史深度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在对王统照创作方法的探讨中,大家对其中的象征主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张达教授以《春雨之夜》为例,从作品内容、取材与写作手法几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象征主义对王统照的影响。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从王统照开始的。《一叶》中现实的描写从属于象征的意念,《微笑》中有许多印象主义的东西,就连话剧《死后的胜利》中也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有的学者还提出宗教色彩在王统照的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他的短篇集《华亭鹤》。王统照作品的现代色彩,与他较早地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有关。他对弗洛伊德、叶芝、叔本华、尼采等都有一定研究,并力图在创作中实践之。专家学者们认为王统照的这个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谈到王统照的创作实绩,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文坛多面手。其一,王统照是中国现代美育和美学较早的倡导者和阐释者。其二,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散文文体理论的卓有成就的建树者和颇有见地的阐释者。其三,王统照是各类新文学样式的忠诚实践者。他不仅在短篇小说、小诗、小品文和话剧的创构上与新文学先驱并驾而行,重要的是他对长篇小说的建构起了先锋作用。王立鹏研究员着重谈了五四时期王统照文学主张的创造精神与对新诗创作的贡献。张全之讲师认为以《山雨》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不同于政治、文化形态的乡土文学,而是开创了一种土地与苦难模式,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乡土小说,值得学术界重视。
三、王统照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刘增人教授指出了研究中的3个不平衡:一是时间上的不平衡, 80年代中期研究成果较多,后来逐渐减少。二是地域上的不平衡,王统照研究还没有引起山东省之外其他地区的重视。三是研究领域的不平衡,表现在作品的研究重于人的研究;小说、诗歌的研究重于散文和文学理论的研究。另外,有的学者还指出,同对其他作家的研究相比,学术界对王统照的关注太少,山东学术界从整体上说对本土作家的关注还不够。对王统照与外国文学联系的研究还欠深入、全面。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济南95~96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张伟忠19981998 作者: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济南95~96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张伟忠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