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
  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向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史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四、21世纪将逐步要求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
  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这已是时代的要求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过,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城乡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别,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因而,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这一要求开始于局部的发达地域,然后才会逐步扩及全国。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文化发展了,学前教育事业才会有条件全方位地提高质量。
  我们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会逐步出现一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具有近现代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具有系统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修养,经过扎实的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型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水平,对于奠定整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广州6~8G51幼儿教育导读刘晓东20012001 作者:《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广州6~8G51幼儿教育导读刘晓东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0:58:01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哲學走向:詮釋、整合與創新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文學前瞻筆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