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亟待加强  ——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二)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即忽视阅读教学,尤其是忽视课外阅读。
   北京市崇文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苏豫生说:“我从事语文教研13年,先后听了1000多节课,感受最深的是,当今的语文教学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死记硬背,渐渐地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家平指出:“语文应该是有灵气的,但现在的语文却是支离破碎的,一篇名家名作从整体上把握它,就会有美感,但这样的文章常常被肢解。在教学中,抽出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所谓的深刻含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汇?这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北京八中语文高级教师范守智认为:“现在,中学语文越来越忽视文学素养,一些学生文学功底越来越薄,文学素养越来越差,这与我们的教学有关。”
  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教师曾对高一新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不足10%。据上海市两次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数理化课程注意力集中的占91%,而语文只占15%。
  近日,记者在北京某中学采访,语文组教师反映,语文在学校中是最不受重视的学科,学生大量时间都被数理化占去了。数理化作业都是硬任务,而语文需要背诵、理解、阅读和欣赏,这些作业是无法通过书面来检查的,有的学生也就不做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一些学生走入学业误区,编选精良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冷落,语文教材中的戏剧、诗歌名篇因为不在考试范围内而被学生撕下扔进废纸篓。一位学生坦言,与其有闲功夫学不考的东西,干嘛不多猜猜题?
  不少教师对这种现象表示忧虑。上海市市东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俊岩深刻指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语文教学,应试的绳索紧紧地捆绑着语文教师,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凡是不考的内容几乎不教。有的地方因为中考时全部考课外内容,结果,初三教师索性不教语文教材了。学生不学课文,怎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另外,练习册、考试卷满天飞,书商直接打入教研室,与任课教师挂钩,学生被练习卷占据大量时间,哪有精力去广泛阅读?从初中到高中,2000多个学时学习语文,毕业时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不会阅读分析,写作有困难。”
  北京丰台12中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深有感触地说:“阅读,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常常被忽略,语文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与这一点有密切关系。一些教师在语文课上常常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写。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拿到一篇教材,明明是阅读教材,可他却很少去想如何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在扫清文字障碍后,直奔写作特点,课后作业也是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适当地运用会提高教学效率,而过多地运用反而会削弱阅读的效果。看图像不能代替文字阅读,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汲取营养的活动,阅读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同语言文字打交道。”
  忽视阅读教学的问题,已经在语文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线教师探索出许多新路。比如,分析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等都是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然而,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各地将分析概括段落大意作为考试内容,结果,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训练方法在使用中被绝对化了,许多教师把思维训练变成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背段落大意、背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成了十分普遍的现象。因为考试时如果不按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写要被扣分,结果,学生和家长都争相购买教学参考书。久而久之,使这样一项原来充满灵气、有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变成僵化的死记硬背,令学生和家长望而生厌。
  据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章雪来介绍,近几年,高考语文加强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阅读成绩占了总成绩的1/3。于是,各地开始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结果,各式各样的教学辅导书、习题集又将这种训练引向另一个极端,即远离课文内容,模仿高考试题的形式,让学生咬文嚼字、挖空心思猜答案。由于平时忽视阅读,学生对文章理解不深不透,单独抽出一句话来分析,谈何容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正像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的:“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应当怎么教?许多专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前些年提出“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和深度上有过积极影响,但只管45分钟而忽视了课外,只刻意追求质量而忽视了数量,是口号提出者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时时学、处处学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广阔的课外学习,无异砍掉了一只臂膀。
  另外,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46.72%的初中生和35.4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 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 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
  一位语文教师分析,学生对文学作品名着阅读不足,必然导致欣赏层次的低下,现在一些中学生可以如数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爱好,但是对《红与黑》、《战争与和平》、《高老头》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鸿苓介绍,中国学生到国外读书,很明显阅读速度不行,导师指定的书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关。现今的语文教学要么不读课文,要么从头至尾一点一点地嚼,学生不会浏览、不会跳读,眼睛不会扫视,当然也不会很快抓住要点。据科学测试分析,一个人读书时眼睛停顿的次数、回视的次数与阅读速度成反比。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的速度。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不仅应当学会精读,还应当学会浏览、泛读、略读。
  语文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许多语文教师对此见解颇深: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培养阅读兴趣上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中外优秀文化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独特作用,引领学生走近人类文化精华的圣地。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章熊认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一是扩大他们的知识库,二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训练。”
  
  
  
中国教育报1京②G31中学语文教学李建平19981998本报记者 李建平 作者:中国教育报1京②G31中学语文教学李建平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16

[新一篇]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巧妙結合

[舊一篇] 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訓練課堂操作模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