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特性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中师的一门专业课,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地担当起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学科性质又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不仅具有规范性、导向性,还应具有应用性。
   一、规范性
  教材的规范性,是指教材内容的选择、形式的确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都得符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标准,国外称之为“规范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也应该是“规范媒体”。它的改革与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规范性。
  《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是中师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献,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的“小宪法”。它对“中师”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和适当的教学要求:“能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初步了解当地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小学语文教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话说话教学,能够指导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初步具有评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要求是我们改革和建设《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重要标准。应把握这些要求,考虑到中师生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实际水平,因纲施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把握要求入手,从每周仅2课时的教学时数出发,做到“分量适度”。对原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知识的结构方面实施改革,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如引进“四大块”机制,构建以必修内容为主干,“四块”结合的新体系。首先严格依据大纲精神,以知识系统和逻辑原理来设计必修知识部分的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特点和规律,建设好教材的主干。其次,编写选修教材内容,做为对必修内容的扩展和加深。选修内容要重在结合与务实。可采取综合评述、专题讲座的形式选编诸如《小学语文教学名家介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当地小学教育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对师资的要求》等内容,既体现专业性,又体现地方性,尊重各地学校因需择教或因需自编,便于学生自学。再次,选编课外活动指导教材,紧扣小学教师职前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本课程理论的应用强调自主原则和科技特色,发展学生的潜力与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如选编音像教材,组织赏评活动;提供优秀教案进行评析活动,组织动手制做,举办教具展览活动等。以往的教材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教师又苦于“无米下炊”,不少精力要花在补充资料的查询、收集上。《小语教》教材如何体现就书取材,精当取材?企盼有所突破。最后,谈到教育实践教材,应注意面向小学,面向社会,分别规定训练的要求、内容及做法,给学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提供自学资料。指导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执教能力。总之,“四大块”教材侧重点不同,总目标一致,“都是为培养能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需要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实施教学的指南。是检查、评定学生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是帮助中师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知识,获得从事小学语文初步的教学能力的。因此,不能不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现行教材1—2章应合并为一章,直接以“小学语文教学法”为标题,第二节“教学任务”不如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更准确。第三节,“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要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不如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更慎、更明了。教材内容的各章节,都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规范,渗透大纲精神,体现教改成果。”如“汉语拼音教学”应介绍“拼读”、“直呼”的方法……。
  教材的规范性,还应体现在政府对教材的管理与调控上,当前,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编写、出版工作也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政府对教材建设也正在从全盘包揽向宏观管理、调控转变,许多教材出现“一纲多本”的格局。《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也应从单一统编,指定使用向鼓励自编、评优、推荐选用发展。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国家建立一支专家队伍,由专业出版社出版代表国家级水平的教材,这是政府实现宏观管理与调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应鼓励支持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实际,自编教材,使教材编写、出版多品种、各具特色。有关部门依纲制订评估标准,做好教材的审核、评价工作,使教材改革与建设出现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二、导向性
  导向,即引导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大纲,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还要训练技能,指导实践,这就决定了它的导向性。《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语教》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小语教》教材,要在“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方面发挥导向功能。教材包含的内容很多,包罗万象是不行的,好的教材应体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具有“师傅引进门修练靠自身”的功能,具体发挥如下方面的导向功能。
  1、指导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健康成长,使学生接受马列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教育。教材应穿插安排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记实或精彩教案片断,以例示范,激励学生,体现“教书育人”的导向作用。
  2、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和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在依“法”执教,从实际出发执教方面发挥导向作用。
  3、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如“语文教学的原则”等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免在今后的教学中走弯路,使教材在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方面发挥导向作用。
  4、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是教与学的依据。内容的组织、文字的叙述、图表的设计无不渗透着编者的思维过程,这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启发、指导作用,给学生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怎样去获得能力。因此,教材要在教与学方面发挥导向作用。
  5、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难以穷尽,应抓住最能体现“灵活、扎实、新颖”特点的教学方法加以介绍,在教学方法的学与用上发挥导向作用。
   三、应用性
  教材的应用性又称专业性、师范性或实用性。中师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专业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师教育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学生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等。中师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也是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叶圣陶先生说:“教书好比一张旅行的路程单,你要熟识那些地方,必须亲自到那些地方去旅行,不能够单单记住一张旅行单。”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改革与建设要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这是基于如下原因。第一,从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看,中师生是进行基本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已进入青年前期,思维活跃、智力发展已达高峰,有“跃跃欲试”的心理渴求。第二,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大纲强调“把这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要以切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第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提高中师生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的需要。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看来,加强能力训练是大势所趋。
   (责编:李晓红)*
  
  
  
新疆教育乌鲁木齐17-18G39小学各科教学李晨红19971997 作者:新疆教育乌鲁木齐17-18G39小学各科教学李晨红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3:23

[新一篇] 試析西方教育史研究中的功能主義

[舊一篇] 試論中學歷史教師教學行為的調整策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