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人才最基本的特征。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具有主动选择、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有积极创新的精神等方面。然而,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体系,教师、书本、课堂“三个中心”始终在教育的时空范畴内运转,导致了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发展的偏狭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却难以发挥。
  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几条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对策。
   1.以学生主体观念冲击教师中心。
  众所周知,本世纪40年代以后,作为极端的教师中心说与极端的儿童中心说已经不多见了,但两派学说中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掩埋,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二者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属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师心目中要有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对学生的素质与蕴藏的潜能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也决定着不同行为模式,并对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是教师热爱学生,其次是教师关注在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的潜能与发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
   2.以学生主体活动冲击课堂中心。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组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就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常规过程而言,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使他们领会、巩固、运用知识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以往人们习惯于把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种传递知识、技能的认知活动形式来加以组织,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如果课堂缺乏温暖的师生关系和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条件,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因此课堂上应该有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使学生课堂上的生活,在以学习为主的前提下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3.以学生主体参与冲击讲解中心。
  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包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觉参与三个方面。自主学习就是既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又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自我教育就是要学生具有自学的愿望,具有自我发展的意向,渴望成为一个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并付之于自己的实践。自觉参与就是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对事物现象进行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参与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成为课堂教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为此,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是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想方设法去“接近”所有学生,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三是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成就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控制程度。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学习难度,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4.以学生主体经验冲击书本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教育作用;如何科学地加工教材,使它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信息,是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受教材知识信息本身制约,另一方面,受学生实际条件和状况制约,主要受制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基础。所以教师的可靠表述是以学生可接受为前提的。而制约教育信息这种接受有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和输入心向两大因素。就知识准备状态而言,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良好接受状态,重要的条件是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因为它构成接受新的教学知识信息的准备。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几个问题,由此构成发送新的教学信息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善于及时唤起与当前新的教学信息传输活动有关联的原有知识,力图使自己具备一个良好的知识准备状态。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信息的传输。以前的教学理论往往局限于教师的传输过程,以书本为“脚本”照本宣科,教师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信息,教学过程便结束,而对学生的信息传输却忽略不提或关心不够,这对于指导教学实践来说,是有很大欠缺的。
   5.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冲击考试中心。
  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有待改革,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绝不是考试本身造成的,而是对其结果进行了不公正的评价所致。一般说来,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差,学生学得也差。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毕竟是一种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部状态,况且教仅仅是作用于学生学的外在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外在因素。也就是说,教与学之间不是一因一果的关系。有的教师尽管教得很好,但由于学生原有基础太差、能力太弱,或缺乏学习的动力,或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等,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然不是很理想。相反,尽管有的教师教得不怎么好,但由于所教学生都是选拔来的学习尖子,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家庭辅导好和学习环境佳,整体来说,学生学习质量仍然较好。可见,虽然学生的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的质量,但教的质量并不能在学的质量中得到全部体现,高分低能不是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发展中的问题,而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实状况。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理想的,多方面的能力未曾得到培养提高的充分机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不止一个,但“考试中心”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学生主体活动能力有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人本身的自然力、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教学对学生主体能力结构的这三个因素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通过知识这个要素而对其它两个要素发生影响的。但知识的掌握和个体诸方面发展之间既有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教学的功能就在于使这两个方面在统一过程中彼此协调一致,相互促进。所谓在教学中开发智力,就应该有几层含义:一是使学生的显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二是要把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掘出来;三是把目前尚处于“沉睡”状态的脑细胞神经激活起来发挥作用。所以说,人是一个自主发展的系统,而教学在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教育时报郑州③G3中小学教育张俭福19971997 作者:教育时报郑州③G3中小学教育张俭福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1:46

[新一篇] 政治課教學要講究“三化”

[舊一篇] 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與學習理論的歷史演進及其相互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