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重新认识郑和航海评价问题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的28年中,郑和奉命七次航海下西洋。当时中国人眼中的西洋,并非今大西洋,而是指东南亚沿海及印度洋北海岸各国地方。每次往返航行,少则年余,多则三年。他所至各国各地,虽然我国更早不止一次有人也去过或航行过,如东汉初班超遣甘英到过波斯湾(97年),东晋高僧法显由印度航返中国(410年前后),元朝汪大渊航至非洲东岸并写过《夷岛志略》(1320年前后)。但多为个人行为,且受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限制,影响并不太大。郑和,则是作为明朝国家正式使节前往,《明史·郑和传》这样记叙了其通使航行: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十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但是,七次航行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影响,与明成祖的初衷却大大相违。首先,被他夺去帝位的侄儿惠帝,非但以后长期下落不明,海外更无任何传闻音信。其次,所经三十余国,除极少数有过小的海盗式劫夺攻扰外,作为国家,都对通使表示欢迎与友好,不存在什么服与不服的问题。这样,中国与各国如占城(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六甲)、苏门答腊、旧港、爪哇、榜葛刺(今孟加拉)、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半岛西岸)、溜山(今马尔代夫)、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阿丹(今亚丁)、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等,都建立了友好与公平的交往通商关系。郑和航船中,除金币外,附带瓷器、茶叶、丝绸、铁器、农具及书籍类各种经济文化礼品、商品,都是各国求之难得的。而各国的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珍珠等海外奇珍异宝,也是中国少有的。《明史》说:“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故郑和以后,各国常有使船来华,而中国福建、广东一带,也开始有更多的人下南洋经商甚至落户,并成为最初的华侨。
    可以说,上面所评述的郑和航海史事,即使涉及明成祖暗察惠帝下落的初衷(多年来我们好多史书都不愿提到它),也不会减色多少。如实地评赞它,也不为过。
    但,我们却又有不少史书(包括大中学校教科书),常将郑和与郑和航海的史实,同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如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1521~1523年的麦哲伦绕航地球一周,做些片面简单的比较,则是弄巧成拙,非常不恰当的。如什么郑和航海比哥伦布航抵美洲要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航海要早百年,以及当时中国比欧洲人的造船技术要先进得多(又长又广)等等。——可以说,这样的比较,与新中国建国初有人写文章说“中国若不发明指南针,哥伦布拿什么去发现新大陆”一样,反落了个“你发明了指南针,为什么没有先发现新大陆呢”的笑柄。
    应该承认,郑和的航海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其性质、目的、指导思想及对全球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多大可比性的:一、中国当时仍是封建社会(尽管当时发展程度已很高),郑和的行为也完全是已知的封建国家间的对外关系行为。而西方航海则是文艺复兴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的急进时代,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说”,要证明“地圆说”,有着崇高的地球观(世界观)的追求:“从欧洲向东可至印度、中国,若向西航行还是可以到达印度、中国。”二、郑和航海路线都是历史熟知的地域海域,一般都为近海航行,随时随处可舶息停歇,不存在探险的行为与必要。西方航海则是完全陌生的从未有人去过或知道的未知海域,有用生命探险的性质。航行中半年多甚至一年多不见人烟,途中丧命的人也几乎超过了半数。很明显,一个局限于封建国家传统的已知的古老地域之间,一个则成了开创性的划时代的全面认识全球地域的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事。
    西方地理大发现,非但证明了地球是太空中一个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圆球(哥白尼太阳系学说此时也经他多年观察证实,只是没有公开发布)。而且,还约略了解到地球的大小,比原来地球人所估计的要大2/3;半径要长1倍;海洋水域面积比陆地大,占全球表面积的3/4还多。
    地理大发现,是很多西方航海家集中在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共同艰苦历险的成果。葡萄牙人全力贯注在未知的非洲大陆南部极限处,了解有无航道往东可至亚洲(当时无苏伊士运河)。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8年达·伽马终于经好望角到了印度。西班牙的航海家贡献则更大,所历艰险曲折更远胜于葡萄牙。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西航,半年多不见陆地人烟。一些不相信地圆说水手,认为快到地球边缘死亡线,准备暴动杀了哥伦布返回。幸好很快看见天空飞翔的水鸟,感到陆地已近才安定下来。几天后到达了今巴哈马群岛(哥伦布感到已距印度不远,遂命名为西印度群岛)。此后他又航行两次,始终认为已到达了亚洲。10年后另一航海家亚美利加爬上墨西哥西岸高处望见西面一片大水域,才知哥伦布发现的地方是块南北不知多远多大的一片新大陆(后以他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到1520年,麦哲伦坚信从美洲极南处有非洲南端那样的“好望角”。他的船队艰难的穿过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顺今秘鲁寒流北上进入赤道暖流西航。航行3年多时间,也没见过有人居住的大块陆地,做梦也没想到这片水域竟比大西洋至少要宽两倍,由于季节机遇,幸好多是风平浪静,他高兴的称它为“太平洋”。后来船上淡水也快完了,粮食用完甚至把船上老鼠也吃光了,水手也死了很多,终于才挣扎航抵菲律宾群岛。到了菲律宾群岛,算是得知往西不过两月航程便可到达印度。又历时1年,船队终于经南亚横渡印度洋绕道好望角,回到西班牙。出发时本是5只船,环航地球一周后,仅剩下了2只船。
    说到这里,有必要涉及另一个具体问题,即:哥伦布、麦哲伦用以航行的船只,都不及郑和船只,最长的也不过20多丈,仅及中国的一半。数量也少,投入的人数则更少,哥伦布3只船88人,麦哲伦5只船266人,不及郑和船队人数的1/350~1%。这倒不是当时西、葡两国造不了更大的船,派不了更多的人,而是两国的统治者尽管相信并支持地圆学说,但理论上是一回事,实践上却又是另一回事。他们一时尚不愿做更大的投入(像西班牙很快便大建“无敌船队”那样),第一次只是摸索尝试,水手也多是利用重刑犯,谁知竟都获得成功,这倒是大出他们意外的。明成祖则不然,除寻访惠帝隐衷,是有夸耀宣示自己声威用意的,所以能当成大事全力支持安排。总之,这并不能认为中国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优于西方或高上一个档次。而重要的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推动,则是已落后于西方近一个时代,低一个档次了。——这点区别,是必须要看到的,两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A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张东20042004教学评价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实施评价改革的一些方法与措施。呈现方式/不完满/对话文本/编制课程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笔者选取对其狭义的理解,探讨的是《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应具备的时代性特点张伟远朱梅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To Have SucceededTo expand one's inner horizons is the aids of education.Bu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tility for a long past time.It had led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being a appendage of material products and losing independence of reshaping people's spirits.So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degenerating increasingly.In order to save the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crisis,we should become startlingly clear horizons education.张东海 陕西西安唐华四棉中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A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张东20042004教学评价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实施评价改革的一些方法与措施。呈现方式/不完满/对话文本/编制课程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笔者选取对其狭义的理解,探讨的是《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应具备的时代性特点张伟远

网载 2013-09-10 20:49:26

[新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四)

[舊一篇] 中學歷史教師再教育的管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