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  ——再论当代中国行为艺术与高校美术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先生大声疾呼要实行“拿来主义”。何为“拿来主义”?“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翊,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7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能指出:对待洋人的东西,不能采取被动之等待“送来主义”和“接受主义”,而要采取主动的“拿来主义”,然后有选择的或利用、或抛弃、或加以改造再用,这是何等高瞻远瞩!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带来国家经济兴盛,也导致文化的繁荣,体现在艺术上的是空前的自由,从“文革’时的政治艺术一体化渐变为艺术多元化,由以前单一的架上绘画、雕塑发展到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乃至行为艺术,尤其是后者由初期的半遮半露到大胆裸露,吃屎喝尿、“大开杀戒”,真叫人目瞪口呆。这些千奇百怪的“行为艺术”其实是某些洋人国度“送来”和一些前卫艺术家们“照单接受”的结果。
  一、行为艺术之由来
  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身体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的鼻祖是法国的伊克·克莱因(1928-1962),他并未受过美术专业训练,年轻时当过演奏员,学过柔道,后又从事观念绘画,并试图创立“行动绘画”。1960年9月,克莱因在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所谓绘画仪式:现场有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乐队和不少观众,众目睽睽之下将三个裸体女模特儿身上涂满颜料,让她们在画布上打滚,以这种方式创造出一幅具有偶然性的绘画作品,并将这一“艺术活动过程”拍成纪录片,这令我们窥见行为艺术之端倪。1962年,克莱因从一幢楼房的二楼伸开双臂落下,用自己的身体来探索人体在空中的感觉,他认为这就是真正的“人体艺术”,不过这种艺术感觉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克莱因为此送了命。人们将这次行为称作人体行为艺术始笔。
  二、行为艺术的分类
  笔者对当代中国已发生的种种“行为艺术”做一个梳理和分析,认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类:
  1.裸风盛行:行为艺术家们似乎对裸情有独钟。如早期南京发生的“牛胆里钻出裸男”;又如名为《十二平方米》行为艺术,表演者“赤裸的全身涂抹了蜂蜜和鱼肚内的腥液分泌物,端坐于肮脏的公厕内,让无数苍蝇在他的身体上吸吮,叮咬”。“艺术家”在如此充满恶臭的环境中,忍受如此瘙痒,据说是为了“更直接地进入”“对自我价值和生存经验的切实体验中”。更有甚者,一次某“行为艺术家”竟裸体一屁股坐在国旗上,他究竟要表达何种观念,实在令人费解。
  2.血腥恐怖:一些行为艺术家以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诸如放血、割肉、吃婴、自虐或他虐——皆以艺术的名义。镜头一:在成都某处曾有一次行为表演,来自北京的某“艺术家”将一头活猪的胸腔切开,露出跳动的心脏,然后缝合刀口,“整个过程因其场面的血腥和手段的残忍,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镜头二:某地,一女士全身被白布包裹,披头散发垂目而坐,旁一黑衣男子手持匕首,口中念念有词,猛然将匕首向一群被白布遮住的无辜之鸡砍杀下去,顿时惨鸣连连,鲜血四溅,其状可怖,其情可伤。此行为名日《重生》,是寓意白布女子死后重生,还是寓意群鸡死后再活,不得而知,但其残暴血腥的变态行为却令人生愤。
  3.荒谬怪异:行为艺术家既多标榜“生活就是艺术”,又常常做出荒诞丑恶的反生活之行为。据载,几年前法国巴黎闹市区,有两位中国人作行为表演,前面一人蹲下大便,后面一人伏地作犬状舔吃大便,令围观者瞠目结舌,恶心欲吐。有留法学子撰文怒斥他们是“垃圾”,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诸如此类的还有切皮种草、与猪为伍、与驴结婚、与花草谈情说爱等千奇百怪的行为。
  4.挑战人性:行为艺术除了上述三个特点外,还充斥着对法律、道德和人性的挑战。他们认为“当今社会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残缺的病态”,为了拯救自我,警醒世人,就要“以冷酷、卑鄙、残忍的游戏方式将最严肃的思维活动(包括自身潜意识的阴暗面)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使其失去所有伦理道德层面的神圣光环,以非道德的行为达到道德的行为目的”,他们在这儿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既然“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了,凡是以“艺术”的名义所体现的社会行为包括非道德行为都可以是艺术,可以不受人性的约束,不受道德、法律的制裁。如发生在某地的“火焚雷锋蜡像”行为艺术,就是赤裸裸地挑战道德的行为,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雷锋精神是一代人的象征,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乐于助人”这一优秀传统的进化。他们火焚雷锋像,是否如他们所讲的“以非道德的行为达到道德的行为目的”?
  5.行为艺术商业化:关于行为艺术与商业炒作之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在这些所谓的“人体行为艺术”中,多是以女性人体进行表演,无怪乎有人批评这些活动为“行走在色情边缘的商业人体秀”,认为“艺术”与商业的合谋是一种“强奸”行为,商家炒作是商家的事,别以艺术的名义。但事实上以“行为艺术”的名义为商家作秀的活动举不胜举。某地一商家举办一场人体秀,女模特儿全裸彩绘并出台走猫步,令在场的观众狂呼,事后模特儿得到了100万元的酬金。在长春市一酒吧开业庆典上,将用红布包裹着的人吊在高空,风一吹过摇摇晃晃,令观众担心害怕,而该庆典的导演则认为“这是一种行为艺术,用人体来做酒吧的装饰,体现酒吧的主题”。比较轰动的一次行为艺术是在深圳高交会展馆上,一行为艺术家用嘴含上颜料向三名近乎裸体的女郎喷淋,然后拖着她们的身体,在一块白棉布上完成了据说是国内首次新载体绘画创作,其行为跟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克莱因如出一辙。这次活动是由深圳某知名床上用品制造商提供赞助,并声称将此帛制作成床单等生活用品公开销售,创作者则自诩该行为“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艺术生活化”,等等。
  三、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曾大声呼吁要实行“拿来主义”,抵制“送来主义”,时至今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拿来主义”,但大门既开,人家也会送上门来,先有送洋货洋垃圾的,后来就有送观念,送金钱的,但必须以符合他们的观念为标准。事实上国内大多的行为艺术其幕后都与洋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圈内人士透露,很多洋人专门购买行为艺术的照片或录像,据说一幅洋人看中的照片其价钱可卖到上千美元,难怪很多人绞尽脑汁,出尽奇招,原来还是功利二字作祟。不过这些人的行为却毫无新意,全盘接收西方那一套,令人生厌。
  行为艺术的初衷是尝试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行为艺术理论的创始者阿伦·卡普罗(美国)这样解释:“它可以发生于一个超级市场,高速公路边,或在朋友的厨房,可以是同时或是渐进式地发生”,“行为艺术可以根据计划来做,但不必排练,也不需要观众。它是艺术,但更接近于生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生活中创造美,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告诉别人,让别人分享,让别人认识”,“而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再现,也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可以让别人分享。“行为艺术”本身没错,错的是那些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醉心于别出心裁的“行为艺术家”们,“曲解行为艺术的本义,表现过于病态极端”。
  有明智之士指出:中国的先锋艺术需要一群有意志、人格、耐力的人来执行。这就是时代需要的“拿来主义者”。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同样是行为艺术,他们给人思索,给人震撼,给人回味。如20世纪90年代一个规模较大的行为艺术——“司马台长城行为艺术”,策划人和行为表演艺术家、摄影家、作家、诗人、记者、艺术爱好者、大学生、国际友人以及司马台一带的公民共同参与了这次活动,其中的“大爆炸”作品,在“绵延起伏的长城残垣断壁上”,历时5天,用了300余米的红布,捆扎住散落在长城脚下的数万块残损长城砖,铺满前后3个烽火台。”策划人之所以选择长城为行为艺术的场所和媒介,是因为“不仅是它的象征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博大开阔的自然环境”。2003年11月在北京美术馆有过一次名为“民工同志”的行为艺术展现,引起各方关注,其中“和民工在一起”的内容是在1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共有200多名裸露上身的民工用带子绑在一起,策划方称,“实际上也把民工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要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民工的生存状态”。展览承办方认为艺术家的努力就是说出“请注意”。2001年2月发生在美国纽约某画廊的一次行为艺术更值得思考,这次名为“生命的瞬间”的行为艺术是由来自尼泊尔和西藏的两个和尚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每日作画几个小时而完成的。令人震惊的是,在成功的短暂的喜悦中,是“毫不犹豫的毁灭”——僧侣们伸出刷子,将刚完成的精美作品覆盖、破坏、剪碎、清扫,然后抬往潺潺流淌的小溪边,将之付诸流水。生命是如此的辉煌,又是如此的短暂,从诞生到成熟到毁灭,僧侣们用自己的行为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唤起了人们的感受,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震撼,其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从这几例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理性、人性和道德意义的健康的艺术行为,我们还看到的是行为艺术决不是血腥、色情、残暴、自虐的代名词,
  四、行为艺术与高校美术教育
  以上列举的种种行为艺术,大多与美术院校有关,有的是高校美术教师策划发起的,有的就是在美术院校展厅举办的,而表演者多半都是美术院校毕业生或在校生。有人曾在某美术期刊上撰文认为现在的美术教育还是学院派教育,其实不然。当前有些美术院校已是前卫艺术的半壁天下,一知名美院甚至提出过“学院前卫”的概念。笔者在拙作《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一文中对此曾作专门评论,认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两大误区:1.艺术观念、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上的误区。少数教师热衷于标新立异,将一些怪异、颓废的西方前卫艺术思潮和美学观点不加选择地接受并引进教学中,以至一些学生误认为这些前卫艺术是创新之举而盲目崇拜。2.培养目标和教学思维的误区,主要为:①过分追求功利性,片面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致使学生出现浮躁心理;②在理论上轻视优秀传统的教育,追求怪异、偏激的前卫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倾向;③片面注重专业技巧训练,忽略思想内涵的挖掘。
  由此看来,将真善美和健康创新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人生观和审美观,是摆在高校美术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务。
  关于国内行为艺术,众说纷纭,但持批评和表示不理解的人居多,如有人斥之为“胡闹”、“疯狂变态”、是“堕落的艺术”;有人发出疑问,“行为艺术在中国是探索还是病态”?有人认为“这些表现暴力、血腥、自虐、色情的行为艺术,严重背离真善美,因而没有任何美学上的意义”;有人表示看不懂,不能理解;也有人认为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有专家指出,“一切行为必须以不侵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前提”,“生活化的人体展应禁止”,“艺术工作者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呼吁:人的行为或艺术行为应该表现真善美,应该健康、阳光和人性,并建议要用相关的规范和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这一点无疑是很重要的。
美术大观沈阳8~9J7造型艺术曾维华20072007
"Loaning"and"Borrowing"——Contemporary Chinese Performance Arts and Higher Art Education曾维华 浙江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美术大观沈阳8~9J7造型艺术曾维华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49:15

[新一篇] “說講評”課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舊一篇] “道是有情卻無情”    ——一個班級管理案例的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