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陆中学生对中西教育差异的粗浅认识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他们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习惯和个人品质,此外就任由孩子们的天性自由发展。

作为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大陆高中生,我于闲暇时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中西方教育的材料,有感如下。

一、从启蒙教育看中西教育差异

有这样一则新闻——在美国,有一个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妈妈指着饼干袋子上印的圆圈图案问孩子:“这是什么啊?”孩子回答道:“是‘O’。”孩子今天才在幼儿园学完二十六个字母,他自信满满地看着妈妈。可是这位家长却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幼儿园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还能把圆圈图案说成是太阳、是山洞、是气球……她要求幼儿园进行赔偿。

如果在中国,人们一定会认为这个家长思想有问题:孩子学会了“知识”,作为家长不表扬鼓励也就算了,怎么还没事找事把幼儿园告了?这官司不用打,铁定这个家长输。可事实却是幼儿园不仅向孩子家长道了歉,还进行了高额赔偿。

这种事也只可能在西方国家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不仅有重视孩子教育且教育观点正确的家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重视人权的政府、法律以及教育思想开放的国家大环境。而这些,恰恰都是中国所欠缺的。

我还看到了一些丹麦孩子的故事。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漠大学教授吕特‧费恩霍芬主持的“世界幸福数据库”最新排名中,丹麦高居全球幸福榜榜首。在这样一个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启蒙教育与众不同——他们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习惯和个人品质,此外就任由孩子们的天性自由发展。之后让孩子们在成长中自由选择他们的兴趣并在他们到一定年龄后根据他们的兴趣所在再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这种启蒙教育让丹麦的孩子从小顺应各自天性的发展。在他们开始学习时,由于有了兴趣作保障,学生们往往能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取得成就。而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进行,这大大降低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与钻研兴趣而导致中国严重缺乏自主型科研人才。他们进行着比西方孩子苦得多的学习,但成就却不如自由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失策。

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假唱风波中站在风口浪尖的林妙可无疑是中国孩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北京电视台“名人堂”栏目的一次节目上,中国打工皇帝唐骏给林妙可颁奖。唐骏问林妙可,“你得了这个奖,想说一点什么呢?”林妙可说:“我感谢祖国、感谢胡爷爷,感谢所有的一切。”唐骏问:“这是你说的,还是你妈说的?”林妙可说:“是我们老师教我的。”唐骏问:“你想对胡爷爷说一点什么呢?”她说:“老师没有教我。”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教出来的孩子,从小就被教着去欺骗、去用美丽的外表获得成功。唐骏评价林妙可说:“你看她(林妙可)的那种笑,假笑,可怕啊!一个小孩都学会假笑。这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在里面,就是灌输人,你不会我教你,教到你会为止,没有自我了,现在的小孩根本就没有自我了。”

按说,假唱应该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家长没有去教育孩子诚信的重要而是去羡慕林妙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明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家长不去告诉孩子心灵美远比外表美重要而是去请教林妙可的父母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代童星的?

中国有很多孩子在被强迫着为了资格证书、比赛荣誉、家长的面子而参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兴趣班。中国出了个成功的钢琴家郎朗后,琴房里一下多了许多被家长领来学钢琴的孩子。他们中年龄小的五个手指还不能占满三个琴键,他们哭着鼻子还要在家长与老师的监督下用软软的指头弹下份量不轻的琴键。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但大多数中国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启蒙教育中丧失着自己的天性和心灵中本应有的纯净。

中国的启蒙教育就是这样。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一方面把自己观念中的名和利强行授予孩子,让他们原本纯净的天性被不应有的观念污染;一方面填鸭式的硬塞给孩子知识,让他们原有的兴趣与创造力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反观西方启蒙教育,他们尊重孩子的天性,并给孩子最干净、最自然的成长环境。

中西方启蒙教育有这样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有国家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因素在里面。在我看来,只有真正尊重人权、崇尚自由的政府才有可能给他们的孩子健康、正确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而中共为了它的独裁统治不仅囚禁了人们思想的自由,还把整国人民的心态都往它的邪恶面去引导。正因为中共本身就是虚假的他才想把所有人都引导成虚假的。老师、家长直至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在被党性的邪恶影响着,这样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有真正健康的启蒙教育?孩子们也只能从小就被迫失去自我与本性,从小就在渐渐背离着“性本善”。

二、从写作看东方应试教育与西方自由教育的差异

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板块,我们可以从中西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对比中看到明显的中西教育差异。

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是:《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是否认为只有美国才能解决伊拉克问题》、《我心目中的人类文化》、《当“911事件”发生后,你的亲人被压在废墟下,你将如何面对?》、《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中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他(她)是我的榜样》、《第一次》、《一次难忘的经历》、《慈祥的爸爸》、《假如我是的同桌》、《一次的考试》、《我的理想》……

从这些作文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很大胆地从各个角度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对各种问题独立思考、勇敢探索。比如说“《我心目中的人类文化》”,学生要想完成这个题目就必须自己动手去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这些材料分类整理,再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去思考自己心目中的人类文化。这个过程不仅锻练了学生的选择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思想的深刻性,让他们敢想、敢写、敢做。再比如“《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当‘911事件’发生后,你的亲人被压在废墟下,你将如何面对?》”让学生对国际大事勇于评论,还增加了他们的责任心、爱心和勇气。

让我们再看看中国小学生的作文。就拿“《第一次》”来说,几乎每个中国小学生都不止一次写过这篇“经典”作文。第一次做饭、第一次不及格、第一次说谎、第一次比赛、第一次受伤……可是,再不同的“第一次”也只不过训练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而已,它不能在能力、思想深度的提高上给学生任何帮助。中国的小学生在他们写“理想”的作文里,十个中有九个想成为科学家,只因这个理想不会得低分。在“《记一件难忘的事》”里,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扶过老奶奶过马路,孩子们为了分数的稳定都把自己局限在这些“经典”的素材中。从小,作文老师就会教给你“作文可以适当的虚构”。这种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有品质的孩子呢?它只会把学生困在分数的牢笼中。

中国的应试教育现状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冲着最后的高考。学生们大都不是为了提高自己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高考”面前,近四千万的中国高中生写作时都学会了没有任何思想深度地运用华丽辞藻的堆砌、诗词古文的修饰进行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这样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老师的眼球,得到高分。因为老师讲过,高考作文批改时,每篇文章平均只有20秒,很多时候是凭字体和文句的华美程度来定分数的。这样的现状下,谁还会花费多余的时间锻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学生们会把一切不能增加分数的学习都当作是无用的。高考的文理分科导致理科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朝代,却能算出多大的粒子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地球公转的速度;而文科生不知道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却能准确无误的背出晦涩难懂的哲学定义;学生们英语水平比汉语水平还高,语文早读还以背英语为风尚;

这就是应试教育与高考体制下的中国高中生,他们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世界,没有自己独到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刻的思考。这就导致了中国孩子的眼光较为短浅,见识日渐狭隘,思维也渐渐僵化。

特别是考上大学以后,学生们由于脱离了高考带来的辛苦的学习和强大的思想压力,一下放松了下来。大学生活成了脱离高考压迫的“补觉工程”,每个人不是想着看电影、玩游戏、聊QQ,就是在床上、课堂上睡大觉。他们几乎没有多少人考虑学习问题,只想着混张文凭再找个相对稳定点的工作。

中国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现状下,怎么可能出现大量的人才?本应成材的下一代被我们的教育一步步扼杀,“教育”出的庸人何其多!少数有思想、有看法的学生在考试中却因立场与政府相左而被批零分。反观西方的自由教育,他们培养出的人才虽然会批判政府的不足,但其给国家给社会给人类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中国到现在都还没出现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这难道不能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吗?

三、看中西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国的教育如此僵化,任何一个人稍微比较一下就能辨认出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孰好孰坏,怎么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改进呢?或许也有人说,中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可事实是:“减负”由于减少了课本上的知识却没减少考试难度导致学生们的负担更重;近年来的“课改”更是换汤不换料,一是改革方案在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目标的中国学校中基本不可能实施;二是形式上的改革并不能解决思想禁锢这一根本问题,就像再改革也不会给零分作文以高分并进行褒扬提倡一样。

在我看来,中西教育产生如此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有真正民主的社会制度。

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才,而是培养党所要的所谓“人才”——可以没有真才实学,但要能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这种奴性人才才是想要的。

基于这一目的,所进行的教育必然是僵化、闭塞的。中国特有的这种应试教育体制虽有那么多弊端却可以一直“横行霸道”并非偶然。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都企图控制人们的思想:它封杀真实的信息、正确的言论,并以权力优势打压一切反对的声音。高考中那些因“政治原因”而被批零分的作文有很多是很有见解、很有深度的。但不想看到的就是它培养出的学生有深度,因为这些学生一有深度就会认识到本质。而中国的应试教育现状是高考分数决定学生未来,可以用给零分这一手段遏制这些真正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封闭的、僵硬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及广泛普及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结果。

意欲所有人都尊崇思想,为了达到这一点,必然会去进行奴化的、闭塞的教育。

从小学就开始的组织——少先队、共青团,让孩子从小就被迫加入政治角色中,这在西方国家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从幼儿园开始,先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让中国的小孩子从小就不会质疑、不会思考,只会古板的学习,这样就给了向孩子们灌输的条件。在从小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下,小学生们学习《为人民服务》的课文,不佩戴“红领巾”就不能进校门,还要被教导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到了中学,他们被教导以加入共青团。

很显然,从小抓起,完全封闭人们的视野、控制人们的思想。高中虽没有此类活动,但又把高考这座大山压在了学生们身上,这也正是一种变相的思想奴化。中国的封闭式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才成为不可改变的必然存在。

一个政府要是真的好,真正的为人民着想,就应该做好他自己的事,交给人民判断是否拥护它。中国的教育现状也预示着这种做法到最后也只能是作茧自缚。

西方教育健康、自由,源于民主的社会制度;中国教育闭塞、僵化。只有一个思想开放、能接受负面评论、实事求是的政府,才可能改变中国“教狱”的现状,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类的人才。要改变现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而不只是空谈。


东方玥 2010-08-07 05:01:48

[新一篇] 網絡上流傳令人深思的中國悲句

[舊一篇] 郭德剛結合傳統與現代,古典藝術獲新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