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尚书•高宗肜日》中殷王武丁(即高宗)说,「王司敬民,罔非天胤。」意思是:继承了王位的国君们都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人民,因为他们都是上天的子民。因为百姓莫不是上天的子民,古时国君的最大使命就是代为上天管理好一批一批从上天那里派遣来的子民,那麽如何体察天意当然是作国君的首要问题,其次就是执行天意的问题。必须是道德非常高尚的人,才能够体察天意、能够和上天神灵沟通,那麽国君的以德修身就成了根本。儒家把这一点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道理就是这麽来的。

古代,占卜是获知天命的一种方法,不是大德之士断难正确掌握占卜。天命之见,非独见於龟蓍,也同时表现在臣民之中。古之圣人都是极其严肃地对待天启,需要同时参照龟卜、筮占、臣议、民愿、君心。一旦确认天意所向,那就坚决执行再无退缩。

《尚书•皋陶谟》中皋陶教导大禹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於上下,敬哉有土!」意思是:上天鉴察国君是用百姓的视听为标准;上天奖惩是以百姓的好恶为依据。民心和天意相通,因此作为国君必须要在民意面前谦卑啊!古代君臣笃信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即来源於此。

那麽也就是说,百姓重视的心意也是天意的一种体现。因为民心十分重要,当时有用采风的方式察纳民意,用以观察臣子国君的得失,好纠正错误不当的政令。《诗经》所辑录的「国风」部分,最早来源就是这样的。

有多大的德,能知晓多大范围的天意。因此官员的选拔任命也是根据道德的大小。有超过百人的德就做管百人范围之内的官,有超越千人之上的德就做管理千人的官。九德具三者做大夫,九德具六者任诸侯,等等。

中华文明这个传统不是谁发明、谁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有它的根源,而这根源都是极深的。


丹阳 2010-07-15 08:32:51

[新一篇] 王尚書不徇私情 拒調愛婿

[舊一篇] 辭讓功名參禪悟道的貫雲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