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我们对于其本质的把握也应与时俱进,总之,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要弱化其“物质化”因素,强化“人性化”成分。

  关于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基本没有什么争鸣,大家的认识颇为一致,即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它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理念、教与学模式、学习方式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乃至引起了人类学习的革命。所以,“有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教育技术的这一巨大作用到底该如何发挥,研究得不够,尤其是个案研究。缺乏实践,导致了理论的苍白无力。今后我们的研究重点应当从论证其可行性转移到实际操作上来,利用现有理论,从细微处着手,脚踏实地地做一点实际工作。

  三、定位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的定位,关系到教育技术研究范畴的确定和培养目标的厘定,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育技术的定位,认为教育技术应定位在技术(梅家驹)。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电化教育时代”,它重点关注现代化传播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至今,虽然教育技术已远远超出了媒体应用的范畴,根据94定义,还包括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等,但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注重的还是技术和实际应用(开发、管理和评价)。一些理论,如教学系统设计和讯息设计理论、媒体特征理论、问题分析和测量理论、反馈理论等,最终是为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服务的。

  第二,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位。冯秀琪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伊利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定义的表述》中指出,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学习、运用系统方法这三个概念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总体的智能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特点,从而也确定了这个领域的理论根据。AECT的定义也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所以,可以将教育技术学列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第三,对教育技术培养目标的定位。从教育技术引进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直把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定位于培养能使用、维护各种教学媒体的专门人才,这样的定位显然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社会以及新教育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应从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转向课程设计型人才及教学问题诊断专家的开发和培养。培养学生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的能力,使其在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活动中都能有用武之地。

  以上这些定位都是从某一方面来认识的,并且有的还混淆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笔者认为,对于教育技术的科学定位,应该是从整体上把握,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教育技术的定位应包括教育技术定位、教育技术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定位,即内涵定位、学科性质定位、发展定位。教育技术不再是一门实践应用的纯技术学科,而是问题研究型的综合性学科。

  四、新教育观问题

  教育观问题看似与本文论题无关,但是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新型教育理念的树立,教育技术功不可没。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新型教育观的实现创造了便利条件,新教育观的确立又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方舞台。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必须关注新教育观问题。

  新型教育观强调以大教育观的视野审视当代教育,大教育观要求我们的思想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人力教育-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向受教育者授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教育是谋生的重要手段。而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追求片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和人格,追求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
 
 
   中国教育技术网-教育技术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林刚 姜春霄 2012-07-26 20:42:26

[新一篇] 關于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思考

[舊一篇] 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領域與主題 ——訪清華大學張建偉博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