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黄老之术而极纵横捭阖之能事—徐世昌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北洋人物,数徐世昌最复杂。

]]3rSXs2}J    陶菊隐先生有评价:“独徐世昌者,侥幸入词苑,学问非所长,终身未绾军符,戎事更非所习,谈笑从容,取功名如拾芥,仕清室忝握机枢,佐民国俨居元首 ……”其意是说,徐世昌没啥大学问,亦不会行军打仗,然而谈笑之间,取功名如同拾芥一般,满清之时,其官至协理大臣;民国之时,则当上了大总统。  X>P|-n#  
) S /=5Uc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亦称水竹邨人,也有人以其郡望称之,常以 “东海 ”呼之。徐世昌是天津人,但其祖籍,应为浙江鄞县。徐世昌的发迹,盖因同袁世凯相识,1879年,他们结为兄弟, “袁意气磅礴,徐则唯否因人,刚柔相济,恨相见之晚 ”。此后,袁世凯曾资助其应试,中举人,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之时,徐世昌兼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是袁世凯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5NH4C   
x}V&v?1{5  
  其实,陶菊隐先生说其不谙军事,大致不错。若说其无学问,可能是偏见。徐世昌也算是文人出身,亦有功名。据说,他的诗、书、画都是不错的。他一生做诗过千首,似有佳作,晚年曾组织 “晚清簃诗社 ”,编撰《晚晴簃诗汇》,乃清诗总集,似有贡献。他的书法师承颜苏,博采众长,有《水竹邨人临帖》、《石门山临图帖》等问世,并有《百砚谱》评砚专着。他的画,善山水和松竹,喜欢绘制扇面,造诣甚高,其代表作有《晴风露月四竹图》等。“平淡天真,意趣高古;笔锋凌厉,状如削玉;诗画相映,书画同体;神韵相连,清爽不凡。”后人的评价是很高的。 ~131|e`C  
s f->8  
  不过,徐世昌最擅长的,实为其娴熟的从政之术。1912年 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按理说,此时已是民国,徐世昌迟至此时才辞去清廷的太保之职,隐居到青岛去了。这是他老到的一面。时局不明,即便他同袁世凯是老朋友,他也要看看再说。直到 1914年 5月,袁世凯根据新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袁世凯力邀其出山任国务卿,托人捎话说: “菊人,吾老友也,如不以入仕民国为嫌,当倒屣迎之,位在诸总长上。乞耐心静候也。”徐世昌此时的态度是什么呢?“喜而不寐 ”,经过两年观察,老练的徐世昌看出来,袁世凯的位子稳了,于是才出山了。 {IaDZ/XS6  
.>P:{''  
  然而,这位老朋友是善观风水的,却从不讲究江湖义气,这就是政治家的素质。1915年,袁世凯议帝制,徐世昌凭其敏锐的目光,立即判断此事引发祸端,“阴附之而佯若不预,伴食政事堂,恬不知耻 ”。难怪乎,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最恶之,称其为 “活曹操 ”。此间,徐世昌常做之事,就是常与人 “言必嘲度 ”,袁世凯他自然骂不得,而杨度等倡导 “君主立宪 ”之辈,他是可以嘲讽的。待到云南蔡锷起事,徐世昌又鼓掌击之。陶菊隐先生说,唯独此次徐世昌 “未及自敛 ”。因为,观徐一生,他都是阴鸷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的。 zNdkwj p+  
2CneRKQy  
  此后,徐世昌又游走于北洋军阀之直皖奉系政客之间,玩弄政治权术于股掌之中。1918年 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 “安福国会 ”选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史书有载:“选徐者,各赠徐照一帧,有其亲笔署名,与时下名伶赠照题名,如出一辙。办理选举以前,段命曹汝霖以铁路为抵押,向日本借款数千万。选举揭晓,徐以大多数当选,借款为之一空。”呵,徐世昌的1 总统位置,实际上是以对日借款数千万元而换来的。问题是,不是他自己借的,而由段祺瑞命曹汝霖操办,因而他也不担任何的骂名。1919年“五四运动 ”,徐世昌居然还会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职务,以顺应民意。真是笑话。直到 1922年 6月,徐世昌才被 “自有想法 ”的直系军人曹锟和吴佩孚赶下总统的宝座。从此,他寓居天津,忙于诗书画,不问政治。其时,徐世昌曾有回乡隐逸诗一首,有飘然出尘之意。 G -+!h4p  
T?1V%!a;f  
  花月多情如梦幻,川原有恨入榛芜。 6N5(DD  
fwV2b<[  
  客来关辅三霄路,臣本烟波一钓徒。 a#;;0R $  
GZNN2 '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曾经拉拢徐世昌入华北伪政府任职,但遭其拒绝。这位毕生玩弄政治的人,自有其深厚功底在胸。有人说是其 “民族气节”所致,倒不如说是其 “政治经验 ”更为准确。1939年 6月 6日,徐世昌在天津病逝,享年 85,算是善终了。当然,徐世昌也有缺憾。他虽说全身而退,也积下不少财产,留下不少诗书画,却没有儿子,两个女儿也早亡了。 k0K$OX*:e  
l: uQ#Z)  
  自古以来,为政之者,善终者并不太多,徐世昌乃其中之一。他的特长,就是 “持黄老之术而极纵横捭阖之能事 ”。为政之道,自当常有城府在胸,心中之事而绝不为旁人所窥。当然,相比之下,任何讲义气、纵情谊、不会内敛之人,都是玩不得政治的。 Qz#By V: 

 

1918年,在选举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冯国璋相持不下,一向两面都不得罪的徐世昌遂作为“理想人选”得任总统。为此徐世昌还请示早已退位的溥仪,“得其恩准”。 _akpW  
7?uIl9Vk>(  
  然而徐世昌当这个总统是很难受的,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在运动之初,徐世昌力图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谅解态度。5月5日,众矢之的的曹汝霖首先向大总统递上了辞职书。徐世昌对曹在竭力挽留的同时也颇多慰言:“该总长从政有年,体国公诚,为本大总统所深识。该总长因公受累,实疚于怀”,并请他“务以国家为重,照常供职,共济艰难,所请应毋庸议”,随后,又以类似的语言慰留陆宗舆。另一方面,在教育总长等的强烈要求下,徐世昌也于5月7日下令全部释放了因“火烧赵家楼”而被逮捕的学生,仍然表示出一种要平息事态的态度。 6x16?x  
qM d4awB R  
  5月下旬,五四运动范围不断扩大,从北京波及全国,由学界推至各界。迫于形势,徐世昌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措施:明令禁止学生集会、游行、演说、散发传单;加强舆论控制,实行新闻检查;任命仇视学生的军阀王怀庆代替李长泰为步军统领。在巴黎和会签字与否的问题上,徐世昌也改变了原来犹豫不决的态度,于5月23日致电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即使不能保留山东条款,也要全约签字。次日,政府把主张签字的通告致电各省,名为征求意见,实为争取支持。6月3、4两日,北京学界继续上街演讲。军警根据徐世昌的禁令,逮捕了近千名学生,关在北大三院校舍。军警还在北大外面搭起帐篷,包围了北大。 io ;  
UQ Bc$`v  
  然而“六三”事件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声援活动,从上海开始,除了学生罢课外,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把五四运动推向了最高潮。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徐世昌只好再次改变策略,先是“丢车保帅”,于6月10日下令辞去了曹、章、陆三人的职务;既而施行“苦肉计”,自己主动向参、众两院提出辞职。徐世昌的辞职立即在政界引起了震动。辞职书刚送到国会,参、众两院的议长就亲自登门把原件退回。而徐的政敌、在运动发生之初曾经大骂徐世昌的段祺瑞,这一次则亲至徐宅,对徐世昌进行挽留。次日,各地挽留徐的电文也像雪片般地飞来,一时颇有“总统一职非徐莫属”的势头。至此徐算是稳住了阵脚。 -_>E8PhM  
N1l^%Yf J  
  6月28日,徐世昌亲自接见群众代表,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即电告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山东问题,中国将不予签字。五四运动要争取拒签的目的在表面上已经达到了,徐世昌本人也算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iu`B8yI  
XU`vs`/   
  在被曹锟、吴佩孚逼下台之后,徐世昌回到位于天津的公寓,过起了诗、书、画陪伴的“隐逸”生活。他出身翰林,博学多才,文章诗词书画皆精,传统文化造诣很深,且颇有成就。他的诗、书、画不轻易送人,因而流传不多。退隐后,他在北京的班大人胡同设立“徐东海编书处”,编《清儒学案》208卷,并创作诗词5000余首,楹联一万余副,多为质量上乘之作。如不从政,成为国学大师,或书画名家,也未可知。 22EI`}"J  
2:1 kSR^Ky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于天津病逝,享年85岁。 ?|GwuG8g  
 


网络文摘 2010-07-15 08:32:35

[新一篇] 點燃五四運動導火索的徐世昌

[舊一篇] 徐世昌草書對聯圖說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