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陈寅恪诗笺释 凤凰诗刊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陈寅恪诗笺释三则


  谢  泳


  《〈广雅堂诗集〉有咏海王村句云:“曾闻醉汉称祥瑞,何况千秋翰墨林,”昨闻客言,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矣》


  全诗如下:


  迂叟当年感慨深,贞元醉汉托微吟;


  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


  这是陈寅恪的一首名诗,广为人引。历来注家甚众,余英时、胡文辉、蒋寅、徐晋如等,均有索解,徐晋如认为确有所指,当是的论,可惜他想到了钱仲联。寻得今典,此诗也不难解,这是写冯友兰的。


  冯友兰1949年后的选择,向为学界所知。冯友兰是陈寅恪老友,但读者如果留意会发现,《陈寅恪书信集》中,没有给冯的信。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写过两篇着名审查报告,对冯着评价很高。陈寅恪为文,极有智慧,他字面叙说与实际所咏极为贴切,但字面又毫不相关,正是这个技艺,让解陈诗的人常感困惑,而一旦解开,则陈诗全部明白如话。


  诗题引张之洞“咏海王村诗”,别有深意,此处“海王村”中的“海”,意在引出“海甸”,即清华大学所在地,引张之洞诗“曾闻醉汉称祥瑞,何况千秋翰墨林,”此处借“醉汉”暗指冯友兰,“称祥瑞”,指迎合新时代。两句意为反讽,这些大学教授直是糊涂。“昨闻客言,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矣”,“琉璃厂”是旧书肆所在地,此处指当时的清华大学,“琉璃”即有“华”之意。意谓冯友兰等知识分子放弃了独立性,开始“业新书矣”,其实上世纪五十年代,琉璃厂书肆并没有卖过新书,足证陈诗别有所指。“迂叟当年感慨深”,是陈自我感慨,“贞元醉汉托微吟”,此处“贞元醉汉”指冯友兰。冯友兰作于1937至1946年间的着作称为“贞元六书”。“托微吟”似指陈当年给冯着写过两篇赞扬的审查报告。


  


  《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


  陈寅恪1956年有诗《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全诗如下:


  林花天上落红芳,飘堕人间共断肠;


  阿母筵开争骂座,太真仙去愿专房;


  按歌未信宫商换,学舞端怜左右忙;


  休问大罗云外事,春阴终护旧栽棠。


  胡文辉依余英时早年解陈诗的思路,判断为这是写“苏共二十大与赫鲁晓夫”,似可商。本诗写文字改革及推广普通话事件。


  解陈诗,有个前提,就是对引发陈诗写作的时代事件有基本判断。诗言志,陈诗多是当时中国社会事件引发的感慨,中心在政治、文化、自己早年学生变节及高级知识分子的进退出处。


  陈寅恪失明在中年以后,他的思想和知识已完全成熟稳定。解陈诗,需对陈的信息来源有较为明晰的认识。陈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有三个渠道:一、陈是政协委员,也是当时的学部委员。而这两个机构,依中共习惯,会有一些内部文件和资料寄达(多数看后收回),这个信息渠道有内部性质,特点是相对公开信息时间较为提前,再就是内容相对细致。二、广播和报刊的公开信息。三、友朋间的传闻。陈的习惯是依靠助手听读。


  本诗题明示“丙申春日”,恰合195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发布的时间,当时确定的文字改革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这个方针是按毛泽东指示规定的,包括文字改革的目标和步骤,目标是拼音化方向,步骤是首先简化汉字,同时进行拼音化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推广普通话,一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从1956年1月1日起,中国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汉字简化方案》。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和《关于拟订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


  这个今典释出后,此诗并不难解。余英时曾指出,本诗用传统的“感春”“落花”体裁,即表面借咏花事而寓意特殊情感。陈寅恪对文字改革的鲜明态度,向为学界所知,他曾明示自己的着作一定要繁体竖排,否则宁可不出。


  “林花天上落红芳,飘堕人间共断肠”,是闻知文字改革已成定局后的沉痛感慨。


  “阿母筵开争骂座,太真仙去愿专房”,是指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本年1月20日,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发言。接着毛泽东讲话,表明了他放弃汉语拼音采用民族形式自创字母的主张,而转回到了他曾经赞成过的采用拉丁字母的态度。“太真仙去愿专房”是用唐明皇杨贵妃典故,借指文字改革的单一方向。“按歌未信宫商换,学舞端怜左右忙”,是指不信文字改革能成功,周围持此主张的人是瞎忙乱。“休问大罗云外事,春阴终护旧栽棠”,“大罗天”是道教成语,意谓最高最广之天。两句诗意似可理解为,中国文化传统有它的生命力,上天也会保护“旧栽棠”的,寓意文字改革不可能成功。陈寅恪历来持有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的观念,此诗恰是借咏花之事,发出他对触动中国文化根基的文字改革的反感。


  


  《从化温泉口号二首》


  1956年2月,陈寅恪有诗《从化温泉口号二首》,全诗如下:


  火云蒸热涨汤池,待洗倾城白玉脂;


  可惜西施心未合,只能留与浴东施。


  曹溪一酌七年迟,冷暖随人腹里知;


  未解西江流不尽,漫夸大口马禅师。


  本诗胡文辉依余英时思路,解为“共产主义与东方”,似可商。这两首绝句,其实也是暗喻文字改革及推广普通话事件的。诗题“口号”即“文字”的对词,这是陈诗有意为之。余英时解为宣传,似亦可商。


  本诗写作时间与《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为同时,诗人感情恰好集中在同一事件上,由作诗习惯判断,此诗含义与前诗有联系,似为合理。余英时认为二诗是典型的“双关两意诗”,判断极合理。


  “火云蒸热涨汤池,待洗倾城白玉脂”,意指全国热火朝天的文字改革,“洗”有“改革”之意,而改革的对象是精美的中国文字:“倾城白玉脂”。


  “可惜西施心未合,只能留与浴东施”。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文字改革极有兴趣,曾主张走拉丁化路,“西施心未合”,意谓此路不通后,只能再改为繁体简化。这两句诗明确反映陈寅恪对文字改革的态度。此处“东施”极有意味,脱离原意,就字面解为“毛泽东的措施”似亦可通。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曾发表过赞成文字拉丁字化的讲话。毛泽东说:“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得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但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吗?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的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引自网络资源)


  此句后陈诗有一小注:“医言患心脏病者不宜浴此泉。”陈寅恪1951年诗《首夏病起》前也有小注:“因血压高服安眠药卧床兼旬始起。”陈诗凡言病症,多为一语双关,多含有抵触之意。此处意谓文字改革这些事,于我是不适应的,也就是他的拒绝态度。


  下一首绝句承上而来,抒发了自己客居岭南的真实感受“冷暖随人腹里知”,后两句“未解西江流不尽,漫夸大口马禅师”的古典,余英时、胡文辉均已解出,但今典附会到“共产主义与东方”,似嫌求之过深。两句其实也是对文字改革方向的否定。陈诗此句后有小注“余日饮温泉水一盏”,可以理解为:我天天写字说话,还不知道这样的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嘛?也是针对毛泽东就吴玉章发言后那一番话发出的感慨。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46:04

[新一篇] 看見一棵樹很后悔——七人詩選 鳳凰詩刊

[舊一篇] 亦舒:如果我賣相如此之佳,當無需挨這數十年 文學青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