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 簡體 傳統 |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史诗英雄巨作,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2012年5月10日也于内地上映此片,此版为魏德圣导演重新剪辑的版本。影片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影片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陆大陆各大影院。
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词语,出自赛德克语(Seediq Bale),意为:“真正的人”。
史诗英雄巨片《赛德克·巴莱》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五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1]
电影故事从1895年横跨至1930年,魏德圣决定由两名素人原住民演员分别饰演青年和中年时期的英雄主角莫那鲁道,“年轻的莫那狂傲不羁、中年则是沉稳、谋略中带着杀气”,并同步公开影片中的四大主要人物:中年莫那鲁道、道泽群头目铁木瓦力斯、日警小岛源治及日军少将镰田弥彦。
上集:太阳旗
其中,上集以象征日本的《太阳旗》为名,由1895年日军占领台湾开始,演至1930年雾社事件,并酝酿着眼于雾社公学校事件爆发前后的描述。
昭和5年10月27日(西元1930年),台湾总督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则照例举行联合运动会。当联合运动会开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属齐聚公学校之际,赛德克雾社群之马赫坡、荷戈、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六部落赛德克族人,由雾社群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发难。
当日清晨,雾社公学校(现今台电万大电厂雾社分部)运动会,由能高郡守小笠敬太郎主持开幕典礼,其他日本人都前来观礼,这时候预先埋伏的赛德克勇士,在莫那·鲁道攻击号令下,立刻展开猛烈的突袭,在一阵毫无预警的混战中,将运动场内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杀。
另一方面,莫那·鲁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潜入马赫坡山取材地、袭击日警,并命长子达多·莫那(Tado Mona)潜入马赫坡社警察驻在所,亦将日警及其眷属全数枪毙。后分成数队,切断日人对外的所有电话线路,陆续袭击各部落之警察驻在所,掳擭弹药、枪械。借此向雾社地区的各个部落宣告,反暴统治之圣战已经开打,终致纷纷群起响应。
在震惊愤怒之余,日军旋即调度派遣驻扎台中、花莲的步兵与警力,区分两路向雾社方面挺进;莫那·鲁道率领族人抗敌缠斗、辗转退守马赫坡石窟。一场双方分别为了资源与报复围剿、祖灵与灵魂尊严的异族战端,就此揭开序幕……
下集:彩虹桥
下集《彩虹桥》则进一步描述日军大队兵力进犯,与莫那·鲁道带领赛德克族浴血抵抗的过程,并深入刻画族人从容牺牲后,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故事。
接续上集赛德克族发动公学校冲突事件,致使日人遭遇殖民占领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后,日本驻台陆军少将镰田弥彦衔命调动高达三千名以上的军警,挟以山炮、机枪等优势武力,联合前往雾社讨伐。
另一方面,原先对部落友善的巡查小岛源治,也因自己的妻儿在运动场上死于非命,愤怒痛苦地完全失去理智,而强迫莫那·鲁道的世仇、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出兵,协助日人打这场毫不擅长的山区游击战。
然而,世代山居的赛德克族熟悉当地绝壁地势,导致增援的日军部队始终久攻不下,伤亡无数。眼看清剿不力,日军于是改以派遣飞机投掷毒气弹,形成了原住民以猎枪、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大炮的局势。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对峙,抗日族人死伤惨重;赛德克妇女此时也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于是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记号,誓死抵抗、宁死不屈。
原本发誓要一天拿下雾社的镰田弥彦,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莫那·鲁道的骁勇善战,深深感叹:“三百名战士抵抗数千名大军,不战死便自尽……为何我会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区见到我们已经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是这里的樱花开得太红艳了吗?”
为了灵魂自由,不惧牺牲战死的赛德克族人与勇士,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旅程也于焉展开……
网载 2014-07-13 14:57: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