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行动研究法和教育诊断法是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两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两种方法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运用这两种方法需要把握的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 * *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一条能够发展经济,促使社会进步的教育改革之路,它们从教育目标、方针、政策的制定到教育体制、结构、内容的调整,以及教育方针、途径、手段的完善与更新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趋势,我国也不例外,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要对教育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要求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认真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每天碰到的,处理的不只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问题,更多的是在新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从教育学科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现成结论的,必须创造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尤其要靠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去分析、去解决。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教材教法方面的零星的学科教学改革;第二阶段是1983年前后,教学从注意“双基”转化为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改革由局部的、单项的向多方面的、多项的方向发展;第三阶段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整体性配套改革,要求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系统要提高其功能水平,其内部各子系统也必须进行整体系统性改革,随之教育领域里出现了整体改革实验的势头。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单项或局部的改革是必要的,它起着奠基与开拓的作用,但当前的新情况需要深化改革,否则教育将完不成时代和社会交付的使命。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科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工作方法,教育改革只有从整体上构思和确定改革策略,进行整体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是整体的,修修补补不行”。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研究方法也在发展,就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来说,在教育整体改革中的实验方法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实验法的。教育整体改革实验是规模较大,整体综合性较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育实验,它所针对的问题很复杂,牵涉的因素很多,对较多的实验因子与无关因子较难控制,因此,它与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教育实验过程是不同的。在课题实验目标确定之后,要用“研究—行动—监察—反馈—思考—调整”的过程去进行实验研究,称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验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研究模式,这一方法是法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他将个体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他认为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由于行动研究着眼于改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那种人为控制研究条件的传统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与行动过程中的实践者是共同参与、结合为一体的。他们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发现新问题,然后以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再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近几十年来,在国外社会科学领域里较普遍地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五十年代被引入教育领域,近几年这一研究模式才移植进我国。
我国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采用行动研究是运用教育诊断、调查、测量、观察、理论分析等科学方法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和分析,所以对研究者在统计知识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要求较低一些,假如达不到要求时,也可以通过咨询得到,因而便于在教师中开展。在研究工作开始前只需要作出一般程序性安排,如果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也可以在研究中改变原来的计划程序。行动研究对控制实验条件和降低误差一般不作要求,因为教师本人直接介入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个人意见,行动研究的目标是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研究情境的知识,锻炼教师的研究能力。在行动研究中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实际工作人员,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就是从事研究的人员,研究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把研究功能与研究人员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研究技巧,提高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有效地改进日常工作,使教育理论与实践完善地结合为一体。因此可以说,行动研究架起了由理论通向实践的一座桥梁。
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一是发现问题,通常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教师汇报法和研究人员诊断法等完成;二是分析问题,是对问题加以选择和界定,并分析存在的原因,让教师及研究人员共同参与进行;三是拟定计划,根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结果,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出行动计划;四是收集资料,应用观察法、测量法等系统地收集所需要的资料,教师配合研究人员进行,探明教育教学的某些规律;五是试行与修改,把计划付诸实施,并且在实施中不断地回收信息,评价“执行”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有效、修改或补充原来的计划;六是综合解释、总结扩大。
在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离不开教育诊断法,教育诊断法是诊断人员深入受诊断教育现场,直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进而指导方案的实施,以提高受诊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咨询服务活动。
1980年以来,我国学习引进国外管理诊断科学对企业进行了诊断、咨询试点,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果,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而国外管理诊断科学不仅服务于企业,还广泛应用于对政府机关、研究部门、公用事业、医院、学校等按专业进行诊断、咨询服务。我国当前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低下,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向管理要质量,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证明,通过有关人员直接对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帮助和指导实施是当前我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教育整体改革实验所采取的一种科学方法。要真正发现和断定学校工作的主要问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诊断方法。诊断来源于医学,中医诊断的方法是:望、闻、问、切,教育诊断的基本方法是:看、听、问、查、测、定、改。
看法也叫望诊,是教育诊断的第一步。诊断人员对受诊教育现场进行观察熟悉、了解情况,取得直观的初步印象。看的范围很广,包括学校教职工、学生、工作和学习环境、设备、组织机构、校容校貌等。进行望诊要边看、边想、边记、边对照;对于重点部门或单位要仔细观察,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对发现问题要通过分析、归纳,作出定量或定性评价,为进一步评价提供依据。
听法也叫听诊,是诊断人员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通过分析、判断、发现问题。诊断人员通过听介绍、听反映、听议论了解情况时,要客观、认真、仔细、全面地听,不能偏听偏信;同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问法也叫问诊,是诊断人员对看、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某些不清楚的地方,根据诊断的要求,进一步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询问的一种诊断方法。问诊要问清学校当前的现状,要根据诊断要求、目的提一般情况询问和重点问题具体询问。
查法也叫查诊,是通过调查各方面的情况,查阅学校各种有关的资料,经过分析、统计、对比,从中寻找受诊学校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诊断方法。查的内容包括向教职工、学生等人员调查、查资料、查原因。查诊时要先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使有关人员愿意与诊断人员合作,能反映真实情况、提供真实资料;诊断人员按拟好的调查提纲和查阅资料类别、内容要求让被调查人和资料提供者有所准备;同时,为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和说明问题,查诊要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测法也叫测诊,测诊是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具体的测算与分析,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诊断方法。测诊的内容有测效率和测质量。诊断人员通过看、听、问、查得到的资料,掌握的情况,都属于学校自感问题,这些问题的可靠性、准确性往往与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问题意识有关,为了能真实地掌握学校存在问题,诊断人员必须对学校自感问题有选择地重新进行测试,但在测算分析中既要进行定量分析来反映问题,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来说明问题。
定法是明确问题,判定学校“病症”所在,确定改善措施和方案的一种诊断方法。定的内容包括定问题、定措施、定方案。在定诊时必须对受诊学校的问题找得准,原因查得透,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措施时要从受诊学校的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措施也才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选定方案时要从学校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能力、办学条件,选择整体最优化的诊断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诊断目标。
改法是教育诊断的“临床护理”,也叫巡诊,经过诊断提出的改善方案,只有通过认真的实施,才能取得诊断效果,达到诊断的预期目的。改法就是贯彻落实改善方案,提高受诊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诊断方法。如果没有改法,诊断中发现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学校没有提高,诊断就失去了意义。制定的改善方案必须是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采取改善措施和对策,绝不能从其他方面入手改善;如发现改善方案有不妥之处,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才能确保方案的实施和诊断效果的实现。
教育诊断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诊断准备阶段、预备诊断阶段、正式诊断阶段和实施指导阶段。各阶段又按一定工作步骤进行诊断。诊断准备阶段,是搞好教育诊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该阶段要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资料准备等方面的工作。预备诊断阶段是正式诊断的准备,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是掌握受诊学校的现状,发现问题和选定诊断课题等。预备诊断准备充分,正式诊断就可以避免弯路和反复,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正式诊断阶段是预备诊断的深入和发展,也是教育诊断的核心部分。该阶段的工作步骤是课题调查和分析,制定改善方案和提出诊断报告等。实施指导阶段是教育诊断的“临床护理”,是受诊学校借助诊断人员力量实施改善方案的重要手段,是诊断取得效果的保证措施。实施指导的形式很多,如现场巡回指导、定期指导、联络指导、应急指导等。具体采用的指导形式可由诊断组和受诊学校领导协商而定。该阶段的工作步骤是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价。
以上教育诊断的程序步骤是进行综合诊断的一般程序步骤。部门和专题诊断是具体诊断,其程序步骤可根据诊断内容,要求灵活应用。
(责任编辑 邹志勇)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太原95-98G1教育学张彩芬19961996 作者: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太原95-98G1教育学张彩芬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