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是在唐生智吗?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001nItDMty6HQBkbOQe36&690.jpg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乳名祥生,号曼德,信佛后法名法智,湖南东安人。1912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曾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后为国民党爱国抗日将领,曾任第八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广州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建国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南京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生智兼任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9月8日,国民政府令大本营军事训练总监唐生智兼任军法执行总监。

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军直扑南京。蒋介石再次召集国军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询问大家的意见。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从军事角度上均不主张死守南京。

蒋又问唐生智。其时唐尚有病恙,却忽然起立,大声疾呼:“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国父陵寝所在。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唐生智的一席大话,正是大兵压境的严重时刻,很有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气势。

蒋介石听完唐生智的发言大喜过望,立即委任他为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更慨然受命,发誓与南京共存亡。

李宗仁当时感到唐生智大有做作之态,很不以为然。他颇具讽刺意味地翘起大拇指对唐说:“孟潇,你真了不起啊!”唐则反唇相讥:“德公,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他当面向蒋介石保证“临危不乱、临难不苟”,表示“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誓与南京共存亡”。

11月19日,蒋介石口头命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20日到职,24日国民政府正式特派唐为南京卫戍司令,所辖部队11个师加教导总队共11万人,决心一战。

11月25日,日军分3路向南京进逼。27日唐生智向新闻记者谈话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怕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12月5日外围战打响,7日日军逼近,至9日战况更加激烈。日军司令松井石根向唐生智劝告交出南京。唐非但不答应,还命令各部将所有船只尽数收缴,以作背水一战。日军劝降不成,10日开始对南京发起总攻击。

唐生智冒着敌机的密集轰炸,在百子亭寓所坚持指挥中国守军对抗日军进攻,始终不进地下室。12月11日全线展开激战。当晚蒋介石命令唐相继撤退。但唐并未向城外部队下达撤退令,故城外部队不知撤退之事,一直苦战。12日敌人猛攻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失守。下午唐生智下令撤退,确定“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原则,他自己则出城渡江北去。

因下令太晚,原撤退计划未能实现,各军争相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12月13日日军入城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民众多达30余万人,全世界为之震惊。唐生智乘车到达滁州,后转至汉口面见蒋介石,以自己失责为由要求辞职,但并未遭到蒋的批评。

南京失守在当时是大势所趋之事,谁也无法阻挡和避免的。唐生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讴歌的。

后世史学界对唐生智主持南京保卫战的评价是,其以带病之躯挺身而出,率军守土抗敌,并毅然拒绝敌人劝降,这是不容抹杀的功劳,不愧为一名爱国抗日将领;同时他指挥失误,战略呆板,撤退不善,又给中国军队和战事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实乃盖棺论定、客观公正之说。

但是也有人认为,对于“南京大屠杀”,唐生智要负主要责任。他头脑不够清醒理智,明知保卫南京、抵抗侵略是无效的,却仍然不自量力,要以鸡蛋对卵石,连日方的多次劝告让他放弃都不接受,后来蒋介石下令他尽快撤军也未及时执行,从而惹恼了日寇敌人,大肆报复,疯狂屠城。他要是不做抵抗,带兵早日离开,日军是不会如此血腥杀戮、令人发指的,至少这种报复、变态和破坏、损失要减少很多。

这个观点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把主要责任推到唐生智一人的头上,毕竟是不够客观、合理的。唐生智的确有很多缺点、错误,但是当时形势所迫,他一个人是无法力挽狂澜的,残忍无情的日寇军国主义分子随时随地都可能发起丧心病狂的屠戮和镇压,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凶手屠夫;唐生智不过是一个小卒子,只是执行上司命令而已。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大敌当前的不利情形下,一方面当然要安排军人坚持保卫南京,积极抵抗侵略;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有清醒、科学的认识,早日把老百姓撤走,只留下一座“空城”——同时也是日人觊觎许久、一意占夺的国民政府首都。

再说老百姓自己在面临危难之际,也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尽快内迁,而不要做这种毫无作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且在日军攻占南京并发起屠城之前的若干日子里,逃离内迁的百姓还是不少的。剩下那些没走的人,为什么就不向他们学习呢?尽管当时敌众我寡,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他们在逃难的路上亦难免被害,但众民散布各处,损失就少很多。况且一旦南京成了“空城”,也就没有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了。



综合 2022-01-09 19:04:09

[新一篇] 1937年上將唐生智豪言死守南京為何最終撤離?

[舊一篇] 北大學生驅逐梁實秋事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