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译文] 绿树环抱着村庄,青山在村外相宜相伴。

  [出典]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注:

      1、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注释】: 

    1. 过:拜访,探访,看望。2. 具:准备。   3. 合:环绕。 

    4.郭:本指城郭,此指村庄。 5. 场圃:农家的小院。

     6.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7.至:到。8.轩:指窗户。

     9.就菊花:指饮菊花酒。  

  

 

    3、译文1: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喝酒、赏菊花啦!   

    译文2:   

   老朋友宰了鸡,焖好小米饭,邀请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进村里像进入另一个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图画——   

   浓密的绿树团团环抱着村庄,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主人亲热地把我迎进屋内,推开窗子也就打开了话碴。   

   面对着堆金的谷场和滴翠的菜圃,我俩同饮村酿美酒,共话桑麻。   

  要走了,我还是留恋不舍,满腔情谊化作两句话:   

   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译文3:

   老朋友热情好客,杀鸡炊黍,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稼院去做客。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树木环绕在村子的周围,青山横亘在山庄的外边。推开小窗户,面临着平坦宽敞的场院;端起酒杯,谈唠起桑麻庄稼收成的情况来。酒足饭饱,十分高兴,临行时老朋友殷勤相邀,我慨然应允,等到明年的重阳节,我还来这里一边赏菊花一边饮酒。

 

   4、孟浩然生平见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述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友谊,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淡,开篇就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这两句,上句描绘近景,葱茏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就是用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美丽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另外,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孟浩然与其故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对理想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为下文的开怀畅谈作了感情的铺垫。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

  诗人在老朋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青葱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朋友对田园农作物收成的关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饮宴的主要话题。

  这里,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田园的风光,再辅之以家常的高谈,就使诗境完全沉浸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口头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元人马致远也许是从这里翻出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曲子贵露,往往把它的内容挑在竹竿尖上让人看,但我们却可以借助于这种露,去进一步挖掘孟浩然这两句诗的内涵,因为它有点象是用电影“分镜头”的办法,来展现孟诗那种浑括的意境。不过,孟浩然和马致远所处的时代毕竟不一样,马致远是处在“闹嚷嚷蚁争血”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元代,他通过所描绘的境界,表现了对外间的“红尘”的厌烦和逃避的态度;而孟诗并不把“不惹红尘”看得重要,反倒把城郭引来作为“故人庄”的陪衬。这是由于处在盛唐那样一个升平时代,周围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显得亲切美好的缘故。

 

   7、史书载“浩然多病,高而瘦。”我只不信。读孟浩然诗,只觉他应敦厚朗健如邻家老父,这种印象,应是来自于他的平实。他真是实心眼,隐于山水,就真将身心都融入山水了。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还。”他的诗读来只是春来独入深山,碰上一个钓渔老翁这样同你说话,平实可喜。若将他同王维比,王维流连山水,却于山水也只是“出”,而孟浩然则是“入”,是有山水在,山水里亦有他一个人在,各自安然有自已的份位。因此浩然诗意虽不及王维超脱空灵,但我爱他得独平旷阳气。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深,花落知多少。”这是千年之后,蓬头稚子仍在课室里跟着老先生念。校舍粉剥瓦残,却难掩春色。昨夜一场好雨,但见窗外柳枝更绿了,又有桃花李花迷人眼,暖风伴着浓浓青草气,薰得老先生昏昏然。枝头小鸟或相伴啼呼,或跳落窗台,把一双黒葡萄粒似的小眼睛对着孩子们瞧,童心相通无须语言,告诉他们池塘里成群的小蝌蚪正等着他们去捞。诗歌生在这样的春光里,还哪里有半点伤感。千年来,年年春色都是新的,此诗亦因此不朽。我写此文时,也正值早春久雨新晴,阳光照在书桌上,缕缕都是新的,晒得人心暖暖,仿佛我的生命里,也有一部份在新生,冰封的心房里亦有青草在萌芽。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郊外桑麻正盛,浩然,你且同邻家老叟喝酒去,话一话古今将相,人世兴亡。请顺便守好场圃谷子,赶赶麻雀。孩子们课室里正念《春晓》,男人们水田里赶耕牛,地里桑麻正盛,女人们可要采桑采麻去。桑叶团团倾刻满筐,一担担挑回去。麻杆齐人高,将麻叶捋净,麻杆中间横折脆断,两边仍麻皮相连,分成两片用力撕扯下,一捆捆搂回去,小刀片片刮干净,染得十指葱葱,是葱绿的葱,月余不褪。阳光朗朗里,劳动是这样无尽的欢然喜气。

     读孟浩然诗,便可这样无须要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外面春色正好,且抛了酒,抛了诗,抛了你孟浩然,一路行出田郊去,在明媚如诗经的春光里,采薇采蕨,再做一回“关关雎鸠”的梦。

 

    8、古往今来,诗人们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环境美,都离不开青山绿水、花卉草木。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行衣”(李白),“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等等。有人把王安石、白居易、陆游、欧阳修四位唐宋大文学家各自的一句诗联在一起,组成了一首优美的“绿”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杨荫里白沙堤,伤心桥下春波绿,长郊草色绿无涯。”
  大至一座城市、一个村镇,小至一座房舍、一块墓地,判断它风水的好坏,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问题,而应该从较大范围内去考察。江山美如画,处处绿葱葱,无疑是风水好的一种体现。建房造屋要讲究环境美,造坟筑墓也要讲究环境美。环境不好,要着手设计和创造。从科学美的角度来看,注意“山青水碧,绿树成荫”,确实算得上是好风水。植树造林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阻挡冷风侵袭,而且还会给人带来舒服的心境,用美学家的话说,绿色植物“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爽快的联想。”故而,植树造林是人类的义务和责任,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根据某种需要营造的森林称为“风水林”,由于风水学提倡“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所以这种“风水林”实际就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

 

   9、自然是一条风光旖旎的河流,漂游于上,两岸的风景会让你目不暇接。你会体会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你会欣赏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镜;你更会从自然中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自由。

  可是,曾几何时,“征服自然”的口号回响在每个人的耳畔。诚然,其中不服输,不畏难的精神劲是我们应该汲取的。悲哀的是,很多人却因此在自然身上肆意妄为。在他们眼里,浩翰的自然俨然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君不见,满眼的烟尘已经遮住了我们蔚蓝的天空;君不闻,机器的轰鸣业已驱散了小鸟悦耳的鸣叫。或许有一天,上述诗境,我们只能在古人的诗中寻味了。

   尽管如此,人类永远也不能阻止自然河流的向前流淌。就让你我漂游于上,去感受、去思考自然的几许情怀。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村庄掩映在翠绿的古树下,袅袅吹烟在瓦背上轻轻飘散, 这是文学的乡村。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小桥流水、 鸡鸣犬吠、夕阳短笛…… 那是文人的乡村意象。

   一幅乡村的图景成就了多少文人,归隐乡村成了历代时尚的追求,然而,向往也罢,无奈也罢。

   吟颂着小曲走出乡村,谁甘心又这样默默无闻归隐乡村,归隐只是时尚的口号,于是,文坛中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目下乡村, 是那千山万壑中跳跃的溪流,把沙石一路沉淀着,把最清澈那部分汇入大江大河,多少人从乡村走出,汇入城市,成为那个城市的支撑。

   城市繁荣了,乡村衰落了。有谁听到了乡村的叹息么!

 

   11、徽州悠久的历史,徽商雄厚的资财,徽州历代名人痕迹都以文化遗存、传世瑰宝形式留下来,遍布于城乡,故人称徽州为“文物之海”。
     置身其中,徽州古村落却是乐于回归自然与乡野风光的都市旅游者梦绕情牵的“香格里拉”,进入古徽州,恍如步入唐诗宋词的意境,古代田园诗的许多名句在这里找到了现实的写照:“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徒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12、建于唐开元28年间的婺源,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的美誉。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小县城里还出了包括朱熹、詹天佑等一大批名人。山水间有大量保存得异常完整的徽派建筑,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树老藤,一截断壁.一眼深井都可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青林古柏间处处掩映着的飞檐翘角般的民居,更会让你心动不已。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的四大特色。
    景点详细解释:
    江岭:南临晓起,东接溪头,地处婺源最东北。江岭风光无限好,拾堤田而上,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粉墙黛瓦时隐时现,青苗绿茶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恬淡,好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可是旅游摄影人士绝佳去处。每年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是旅游摄影最好的季节。这里的油菜花盛放在层层梯田之中,如链如带,一直以山脚盘桓到山顶,村子成了花海的点缀。

 

   1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朔漠残月,长河斜阳,寒沙衰草,孤城狼烟。苍茫的苍茫辽远的辽远莫此为甚。

  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霜满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远征的人儿思乡,可曾想过有一天再无了家乡?我有迷魂招不得。哪里有屋檐低小溪边青青草,哪里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如果有神,请听我以流浪之名祈祷,保佑我们的灵魂。

  今心为念,亡心为忘,念忘之间,家乡却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偶尔忆起,嘴角便漾出一丝无奈而温柔的笑。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若你知道,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你就会明白,不是不回去,而是回不去。不是不记得,聪明的,你知道,一个字看太久了,也会变的陌生,正如喜欢说多了会变的不真实一样,这是你我都懂的道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青梅竹马,怡然自得。古文为故,二人为乡,故乡固然是必须离去的所在,也必然是迟早回归的家园,幸福快乐时也许忘记,痛苦悲伤时一定想起,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当时间像燕子一样飘然飞过,当乐园的大门在天亮时关闭,喧闹的夜空一瞬间沉寂下来,鸟语花香的快乐就淹没了陨石的哭泣。

  在白天或许晚上,雨中或许晴空,醒着或者睡着,独处或者喧嚣,都会想起幸福的乐园,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那时的我们一起办着家家酒,打着勾勾说好在白发苍苍之时也要在一起,在日光温和的下午,带着儿时的纯真,在开满鲜花的乐园里晒着太阳,懒洋洋的笑看时光匆匆溜走。那些跳皮筋捉迷藏的日子混着一些细沙般的琐事随着时间的洪流滚滚而去,连同岁月的刻痕爬上你我光滑的脸颊。

  乐匆匆,似黄粱梦。《六洲歌头》里如是说。

  不是不回去,是再也回不去了,长大后的我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在四周建起高高的围墙,对来往的人抱以审视而不信任的目光。

  那个瘪着嘴赌气却又在三分钟内嬉笑如初的小女孩的目光透过时间的长河注视着我:你,为什么不回来呢?忘了我们的约定吗?

  我沉默着转身,然后泪如雨注。曾经的我不知道何处去了,剩下三生石上一缕精魂,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时此刻,站在燃烧沼泽的我,遥看亚丁城,雾蒙蒙中隐隐的轮廓,如心中珍藏的故乡一样,美丽得遥远而不真实。

  纪伯伦在《先知》中写道:雁鸟必得离开窝巢,独自振翅,打期待横越旭日。

  故乡,是我必然离去的地方。再次踏上漫漫路,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只是不知,他乡故乡,何处我乡。

 

    14、 “咬定青山不放松”,古今使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美煞人也!为此,各朝各代的明君贤臣封江大吏都在矢志不渝地营造青山。“庆功栽杨”、“生儿植树”、“思乡植树”、“寓志植树”、“刺史种柳”、“写诗护树”……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典故就是明证。“柳一株,赏一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状:“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他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美的幽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美的恬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美的生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美的壮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美的和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美的萌动;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美的平静;

    “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是美的澎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美的凄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是美的寥廓;···

    美,引起世人无限的赞叹与羡慕,

    殊不知,它们经历了多少艰辛与坎坷,

    生活也是如此,只是做辛勤的“织美者”,

    才会活的真实,真切,真美。

 

  16、“鱼翔水底;鸟唱茂林”。“草生三径绿;山拥万峰青”。“青山四面合;绿柳万家春”。这样的生活谁人不向往呢?难怪,眼下许多人的居住不再与城市的繁华为伴,而与郊区的青山为邻。而我,之所以选择青山为邻,完全是为了陶冶心情。因为,青山既可做推心置腹的朋友,也可做心有灵犀的情人,还可做德高望重的长辈。正如辛弃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青山不老,绿水常流。不老的青山看过太多的云卷云舒,看过太多的花开花落,看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青山就像一位阅尽红尘看破生死的高僧,无贪婪之欲,无分外之求,既不以物喜,亦不以己悲,随遇而安随缘而行……每当琐事缠身心烦意乱之时,只要看一看那一带青山,心情自然会静如止水。

  身在三界五行,每天都与钱呀名呀利呀等俗物打交道,自不能超脱。时间一久,眼睛就会结一层厚厚的俗垢,混浊迷离,无光无神。这就需要经常洗洗眼。而洗眼,最宜是青山。青山吸日月之光华,含天地之精气,孕自然之魂魄;山上有清亮透澈的泉水,葱茏翠绿的树木,沁人心脾的花香……身居此中,你眼中弥漫的俗气即会一扫而光。

  久与青山为伴,我还深切地体会到,它既有儒家的宁静致远,也有道家的淡泊明志;既有壁立千仞的铮铮铁骨,也有杨柳牵衣的脉脉柔情;既有古木的稳健深沉,也有小草的活泼天真;既有关东大汉的粗犷豪迈,也有江南美女的细腻缠绵;既有铜板铁琶的慷慨激昂,也有二胡笛子的婉转低回。饭前饭后,推窗遥望青山,它常常会送你一份宁静淡泊,一份铁骨柔情,一份稳健深沉,一份活泼天真,一份粗犷豪迈,一份细腻缠绵,一份慷慨激昂,一份婉转低回……面对着它,年长月久,心会变得晶莹纯正、坦荡无尘、清静健康了。□寇占文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3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