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译文]  清晨起来上山整理荒草;黄昏时,肩扛锄头,沐浴着月亮的清辉回家。

  [出典]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注:

  1、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注释:

    南山:指庐山。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沾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译文1:

     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译文2: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恶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6、如果说,《归园田居》其一是写诗人“归”的志意,其二是全景式地描写诗人的归隐生活的话,其三则聚焦于诗人的日常耕作。

这似乎是对农夫劳动的自然而然的描述,其实不然。试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比较,陶诗略掉了细节上的描写刻划,而是以平淡而有意味的叙述贯穿始终,因此辛苦也并不“触目惊心”,相反,真正的诗意却从语言深处涌现出来,在南山的背景下,透过豆苗、草木、夕露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

于是,在“种豆南山下”的劳作中,虽然“草盛豆苗稀”,但诗人依然不改其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道狭草木长”,而时常“夕露沾我衣”,但是有何惜哉?“但使愿无违”。一个“愿”字,又呼应了《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

也就是说,相对于真正的农夫,诗人并不斤斤计较“草盛豆苗稀”的结果,也不在乎“夕露沾我衣”的辛劳,而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愿,是对自己心灵世界以及生活方式的扞卫。因此,朴素平淡的叙述中,分明又有着一份坚韧执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经干国祥老师阐发后,也成了新教育人的基本语言。一个计较于豆苗稀稠的农夫,其实也是生活于樊笼中的农夫。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只问耕耘,不汲汲于收获。想想看,无论是面对教育教学,还是面对自己的一生,是否应该有这样一份态度?一方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另一方面,又何必在意豆苗的多少呢?

正因为有了这份从容淡定,在其四其五中,才有了对人生深沉的思索.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追寻的田园生活,也是现代许多城市中忙碌的白领的田园梦想。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日益增大,为了寻求心理的安宁,摆脱现实的烦恼,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冲动油然而生。

 

   8、还记得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么?毅然决然地离开三十年的官宦生活,用一杯淡淡的浊酒化解心中无限的怅惘,将三十年的生活深深埋藏。像是羁鸟重新飞回归林,池鱼又欢快地游回故渊,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去过着粗茶淡饭、自耕自足的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桃花源。陶渊明最终放弃了内心的食欲,穿上合脚的鞋子,继续行走在南山下,行走在那一片艳丽的桃花林中……

    穿上合脚的鞋子,他走得悠闲自得,不必为官场的明争暗斗而叹惋惆怅,不必为权势的淫威而摧眉折腰;可以走过仕途的坎坷、世俗名利的羁绊,让五柳先生以自己独立的人格、脍炙人口的诗篇走出晋朝,走到现在,走向永恒!

    每个人心中都有欲望,正像拖着一双大大的鞋子在路上疲惫的行走,这鞋子里装着太多我们不想放弃的东西,比如金钱,比如名利,比如虚荣,比如冷漠……穿着这样一双大大的鞋子,带着一身灰尘上路,注定我们会频频跌倒,注定我们会劳累不堪,注定我们的命运会被金钱名利紧紧锁住,注定我们遗忘生命最初的质朴的梦想。

    脱掉那一双大大的鞋子吧!甩掉那些沉重的包袱,换上一双合脚的鞋子,轻松上路!我们要稳步而走,走出自己的生活,走出世俗的束缚,走向理想的天国。

    这时,你便有了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你便有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你便有了辛弃疾的“坐看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

    滚滚长江东逝水,光阴荏苒,飞逝而过,何必再苦苦苛求那些身外之物;何必再拖着那双不合脚的鞋子疲惫上路;何必再沉迷于那些名利世俗的羁绊。

    根据自己的脚的大小选出一双合适的鞋子吧!换上它你就摆脱了名利的束缚,你就能轻松行走于生活的道路上,你就能健步如飞,得到生活最真的快乐。

 

   9、陶渊明

    当你毅然选择离开官场时,是否又有些无奈?不用说了,这一定就是你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吧!也正是因为它,才有了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你,才有了一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你,才有了一个过着“看窗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生活的你。

   你那归来去兮的风雅,田园画意的诗情,种瓜得瓜的意念令我回味无穷。瞬间,我想拥抱幸福,因为我明白了,人要懂得放弃。

 

   10、要感受诗意的生活,还要敞开你的心扉,好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人生就像爬山,如果你一心只往上爬,只在乎山顶终极的目标,那这一路上,花草对你的簇拥就会被你看成障碍,鸟儿对你的歌唱就会被你当作干扰,这诗意的一切都会被你挡在门外。

  其实,敞开胸怀,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诗情,口口诗意。你看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仍能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世间万物和种种不幸,一颗驿动的心渐趋于平静,于是有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悠闲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他正是放下了官场上的失意,才收获并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限诗意。所以,敞开你的胸怀,诗意就在你的指间。

  要感受诗意,更需要用心描绘诗意的天空,创造出诗意的生活。陶渊明,当“误落尘网中”,环绕其周围的阿谀之风、污浊之气遮挡了他“眄庭柯以怡颜”的明眸时,他便毅然突围彭泽,在南山脚、东篱下种下朵朵菊黄色的诗意,“晨兴理荒秽”理出了缕缕诗情,“带月荷锄归”也荷归了浓浓诗意。他摆脱官场、回归田园之日,便是他用心开创、精心描绘诗意生活之时。

 

   11、乡村的生活永远是忙碌而充实的。在农人们的眼里,踩着露珠除草,披着月光回家,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对于“晨兴理荒秽”的抒情,对于“带月荷锄归”的诗意,他们从来不刻意追求,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劳动规律,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节奏,全然不会为了五柳先生的一首《归园田居》而去矫揉造作。 

   12、种豆也好,做人做事也罢,其中都有无数的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应该象诗人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去一步一步走向美好,走向收获

同时我们要有一种顺应自然法则的思想野草丛生是自然现象,稼穑茁壮是人类追求,二者的矛盾永远存在五根手指有长有短,互相辅助才能发挥作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千秋这是永远不可更改的现状,我们必须认可,我们唯有努力,我们唯有改变,我们唯有执着,这是我们应有的心态,这是我们应付出的行动

再反思我们个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是让人烦的野草还是让人喜欢的豆苗这个比方或许不太恰当,但现实中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感受。在外因的帮助下,在内因的觉醒和努力下,每一个人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优秀,走向卓越这不正是草稀豆苗盛的可喜局面吗

读着陶渊明的诗句,思考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我觉得诗人永远在告诫我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心态和精神,面对草盛豆苗稀的困窘,最终南山一定会出现豆苗郁郁葱葱的景象!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