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 明年再次登高相聚的时候,又怎知谁还能平安健在呢?大家喝得醉醺醺的,忍不住醉眼模糊地把臂上的茱萸仔细看个清楚。
[出典]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注:
1、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2、注释:
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强:勉强。
倩:请人代替自己做。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玉山:即蓝田山。
茱萸:草名。古时重阳节,都要饮茱萸酒。
3、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悲凉的秋色,看来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时逢重阳节,我的兴致来了,要和大家尽情欢乐。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短怕帽子被风吹落,因此笑请旁人把帽子正一正。蓝田的水远从千条溪涧中流来,玉山高危冷俊两峰并峙。明天再聚会时,哪个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把茱萸多看看,佩之登高辟邪,以图明年再相会。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这里“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兴来”一层,“今日”一层,“尽君欢”又一层,真是层层变化,转折翻腾。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宛转自如。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不同凡响,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他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这样衰老,又何能久长?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6、唐代咏茱萸句甚多。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诗中用茱萸字》条中说:“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予观唐人七言用此者又十余家。”其实远不至此,据统计约有近百首唐诗提到茱萸。同样,唐诗人咏茱萸花的作品也很多。如裴迪《茱萸沜》:“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远远地便闻到茱萸特异的芳香,心都醉了,以致分辨不出是茱萸还是胡椒、肉桂的气味。刘瑶《古意曲》:“梧桐阶下月团团,洞房如水秋夜阑。吴刀剪破机头锦,茱萸花坠相思枕。绿窗寂寞背灯时,暗数寒更不成寝。”茱萸花又浸透了浓浓的相思。杜甫在《九日蓝耕会饮》吟道:“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可见茱萸和诗人的感情。张谔《九日》:“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绦叶从朝飞着夜,黄花开日未成旬。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萸叶紫,萸花黄,诗人怀着一瓣净洁而透明的秋心。武元衡《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空庭绿草结离念,细雨黄花赠所思。蟋蟀已惊良节度,茱萸偏忆故人期。”
茱萸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之分,诗中所提到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山茱萸闻起来没有气味,显然起不到驱邪避灾的作用。而吴茱萸芳香郁烈、幽深飘远。茱萸花算不上十分美丽,却是可爱有加的,虽无靓丽惊艳的外表,但那一副特有的俏黄,也会使人过目不忘。每年三四月间,酷似腊梅的花朵绽放出万点金黄,天地一片奇香,幽郁浓烈,沁人心脾。及至九十月间,红果缀挂枝头,点染霜天,煞是可观。在重阳节透明的晴朗之中,登上高巅,一股茱萸花浓烈的香气弥漫开来。这香绝不是如丝如缕的娇羞缠绵,而是气势汹涌。象灿烂的阳光,象明澈的溪流,象骤雨的磅礴那样的酣畅淋漓!心情立即被包裹在快乐的澎湃之中。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清澈和舒展,心灵与目光所及,无疑是不言而喻的高远了。
7、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在此期间的诗作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而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时宴群僚于戏马台上,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重阳节佩茱萸,最早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已久逐渐稀见,至于今日,就已成绝迹。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重心的潜移中去理解。重阳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8、1970年6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出席在台北举办的亚洲作家会议,发表了颂赞东方诗意的讲演《源氏物语与芭蕉》。在讲演中,川端康成提到了中国诗人杜甫的诗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川端康成不知道,在人类有限的肉体之外,还有一个无限的生命。我们此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乃是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做准备。我们并非不需要欣赏身边的美丽事物,只是我们欣赏的目的不是出于对死亡恐惧的躲避,而是在获得了永生的应许之后快乐从容地去欣赏,这样的欣赏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体价值。
9、作家老舍在《四代同堂》里说:“饱经患难的人,只知道谨慎,而不知道害怕。”这种“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赢一天”的哲学不是害怕明天的苦难,是谨慎於今天可以把握的所有事,珍惜今天可以活的每一刻。
忽然想到杜甫(西元七一二〜七七○)。他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诗: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我已老去,面对秋景,更感悲凉,只有强颜欢笑,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一来,各位,不欢不散!人老了,怕帽一落,露出稀疏短发,所以风吹时,笑着请旁人帮我扶正。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振奋。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细思: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老,何能久长?趁着几分醉意,手把主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戴着你再来聚会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天悯人,使杜甫写出人民在残酷官吏压迫下的苦难:〈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然而,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历练丰富而深刻: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他的人生体悟,广度与深度兼具,悲凉与悲怀皆有;但是,当他渐渐老去,一生的苦难会渐渐昇华为对当下生命的绝对珍惜。
对苦难的人,有时就算知道自己的状况,还是选择不做任何处置。他们当然相信绝望时刻就要使出绝招,那时必会惊讶於自己的生存能力。本能本来就会发挥,不用担心。
欲望会给你失望,一直折磨你;矛盾的是,有时受苦最多的时候反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命运会给自己什么。恰似爱尔兰诗人叶慈说的:“我知道我将在云端的某处,和我的命运相逢。”苦难环境会消磨一个人的心志,会让一个人妥协,忘记自己的梦、放弃自己的理想;对苦难的人,只有当下,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赢一天,他们不是没有明天,他们是不能想明天——今天就是明天,今天就是一切;今天的苦日子还在眼前,谁有心思想明天?
10、春三四月,樱桃花早开,其后便是杏花粉,桃花红,梨花带雨白,花事一派繁荣,蜂蝶一场纷争,春天从最初含蓄娇羞的豆蔻,快速地变得丰腴和妖艳起来了。
人们的目光也从最初盼春的清澈和新奇,变得更加趋向于猎艳、习惯于亮丽的色彩了。
于是,一些花儿就淹没在了万紫千红之中,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于是,面对春花烂漫,人们也就看花了眼,慨叹很难再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那初恋般的感觉。
看过珠山秀谷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后,视觉在长期的刺激之下,下山后竟觉得些许疲倦。于是,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其他的色调,一切绿的都感觉是那些舒服。在目光游荡的一路上,突然发现水库下边的一处田野里,跃动着一片灿烂的黄,那么柔嫩、那么温暖。
几乎是用飞的姿势扑向那片灿烂的黄。心中大喜,原来他竟是我寻了多年的茱萸,一个俊美的书卷气的兄弟啊!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是他,我的山茱萸兄弟,能给予我辟邪去灾神力的兄弟,让我总是在九月九日思念着的兄弟。
今日看遍了花枝娇艳,有谁能比兄弟的神采飘逸?今日不必登高遥望,我自与兄弟相视倾诉。
11、当酒与愁肠相结,造就了古典诗词的辉煌。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到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从陶渊明《饮酒》,到李白《将进酒》,从柳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到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酒这个东西,释放了许多情怀,成就了许多诗名。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5
稱謂:
内容: